关键词:安全生产法
时长:44:22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1-05
安全生产法及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在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行业监管的核心法律法规,也对提升建筑安全水平至关重要。陈老师凭借多年参与建筑安全监管培训的经验,强调了行业监管能力的提升对于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性。特别解读了安全生产法的监管角度,以及今年刚颁布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出了这对施工单位和监管执法人员带来的新挑战。同时,强调了安全生产与高质量发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紧密相关,安全生产法对企业主体责任的压实,特别是高层领导在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和领导力的重要性。最后,陈老师介绍了安全生产法落地实施的15条措施,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操作和执行。这些内容共同强调了安全生产法规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提升建筑安全、落实企业责任的深远影响。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在建筑施工安全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法和今年颁布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对于建筑施工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这两部法规是保障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对施工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的背景下,它们系统地提升了监管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问:安全生产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抓住第一责任人就能抓住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
答:本次安全生产法修订的重大会员是提出“第一责任人”,旨在明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实际投资人和决策人为第一责任人,强调他们的安全责任。这次修订基于对企业安全管理根本问题的认识,即关键少数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并将此概念写入法律中。第一责任人不仅限于法人或总经理,而是涵盖了所有对企业安全生产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决策和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强化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问:安全生产法修订的背景及其中的核心调整有哪些?
答:安全生产法修订的重要背景是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次修订贯彻了红线意识、强化了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的责任(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实施“醉驾入刑”式的重大事故隐患入刑思路调整,将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列入刑法危险作业范畴。此外,还引入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但目前在房屋市政领域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问:安全生产责任险在预防事故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责任险在预防事故方面是积极有效的,但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方机构是否具备现场隐患识别和提供有效技术指导的能力。如果第三方无法提供这些服务,企业虽购买了保险,反而增加了成本,但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这反映了当前保险在安全生产领域面临的尴尬局面。
问:安全生产法修订的重要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法修订的重要背景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党中央最新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次修订的重要意义在于体现并强化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生命至上置于安全第一之前,并在法律层面明确提出“三管三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问:“三管三必须”原则是如何在安全生产法修订中被明确并规定的?
答:“三管三必须”原则在安全生产法修订中首次被明确纳入法律条款。首先,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管安全,如住建部门作为房屋市政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其次,业务主管部门必须在其业务范围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遵循谁审批谁负责、谁牵头谁负责、谁为主谁靠近谁负责的原则。最后,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必须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兼顾安全,不仅对第一责任人进行监管,还要对其分管生产经营业务的人员设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全员安全责任制。
问:住建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角色和挑战是什么?
答:住建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承担着制定行业统一政策和具体监管执法工作的双重角色。然而,由于行业交叉性特点,工程事故发生时,需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划分监管部门,这给现实中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同时,住建部还需与其他部门如水利、交通等协同合作,共同承担各自行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问:在几年前,你们做的建筑施工监管范围和边界的课题中,关于应急管理部的监管职责是什么?
答: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工矿商贸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卫生监管工作。
问:交通主管部门和铁路主管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监管职责分别是什么?
答: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的公路、水运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加固、拆除等项目;铁路主管部门则负责铁路建设工程的行业监管指导。
问:在安全生产法修订中,企业主体责任如何压实?全员安全责任制为何要全员参与?
答: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安全责任制,即每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要对安全生产负责;二是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这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因为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环节都处于低风险状态,而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沟通是控制风险的关键。所以从生产到物资保障,从资金投入部门到人力资源部,都需要为安全负责。
问: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是什么?
答: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相互关联的。风险识别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而隐患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双重机制强调的是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和事故预防。
问:隐患从属性上讲是什么?
答:隐患是从风险的可能性角度出发,比如临边洞口未防护导致坠落的可能性增大,这属于隐患。而风险不仅包含隐患,还包括隐患可能带来的后果。
问:为什么核电被称为高风险行业?
答:核电虽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其灾难性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被划分为高风险行业。
问:关于全面的安全文化,哪些主体应当参与其中?
答:全面的安全文化应涵盖政府监督机构、五方责任主体、第三方机构、协会、业主、材料设备商以及进入现场的外来人员等全员全层次的行业、企业、个人。
问: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主观对待安全的态度,尤其在决策时体现为安全观。在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时,安全观起到重大作用,并且良好的安全文化能够促使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问:国外如何实现较好的安全生产管理?
答:国外如美国、英国虽然没有严格的建筑安全生产法,但他们有建筑业安全文化发展纲要,注重从文化角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例如迪士尼等企业,其安全管理以安全文化为起点,强调全员培训和现场安全监管人员持续监督,确保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符合安全标准。
问:国内与国外安全员职责有何差异?
答:国内的安全员承担了大量的现场安全工作职责,包括交底、查隐患、查违章及整改等,而国外的安全监管人员更多关注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醒与监督,侧重于风险意识和先知先觉的能力,而非直接处理具体隐患。国内安全生产法调整后,开始提倡管监分离,明确安全生产员的职责,以腾出更多精力监督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执行。
问:如何实现全员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文化?
答:实现全员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文化需要高层的支持和推动,关键在于领导力的体现。只有当企业高层展现出卓越的安全领导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管理制度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要关注并解决管理不到位和领导不重视导致的安全事故,通过抓关键少数和第一责任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落实。
问:安全生产法落地实施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答:安全生产法落地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罚款金额和惩戒方式;强化信用惩戒机制,将其作为未来安全生产的重要监管手段;以及执行15项具体措施,如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业和主要负责人责任,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严格违法分包、劳务派遣管理,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和奖励举报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