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层建筑
时长:48:36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4-28
赛格广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自1995年规划设计至2000年全面运营,是一座集商业与电子市场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曾因事故调整至现高291.6米,拥有76层和地下四层,是亚洲首例钢管混凝土结构建筑及最大电子市场。面对人员密集、物流量大、电气火灾风险高、结构复杂及小散工程管控难等挑战,赛格广场采取了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技防、人防、物防,如安装高清监控、组织消防安全培训、落实应急演练、提高消防投入、接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等。特别注重火灾预防与管理,通过控制可燃物、优化灭火救援条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加强消防安全培训等措施。同时,强化电气火灾防控,实施断电管理、限制大功率电器使用、加强用电安全巡查。这些综合措施旨在全面提升赛格广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大厦安全。
视频脑图
视频要点
这座高层建筑的典型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是如何处理的?
该建筑存在人员密集、超高层结构以及多功能业态等典型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措施,比如安装高清晰度监控系统实现无死角全覆盖,并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有序疏散。
赛格广场项目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是什么?
赛格广场项目由深圳市赛格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是市属国企,原隶属于电子工业部,现隶属于深圳投资有限公司。大厦于1995年规划设计,1996年开始建设,1997年裙楼和地下室完工,1998年建至66层,1999年裙楼部分投入使用,2000年全部大厦投入运营,至今已安全运行25年。
大厦的基本概况及特点有哪些?大厦的消防系统配置情况如何?
大厦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与华强北路交汇处,是消防重点单位和维稳重点单位,也是深圳市十大敏感区域之一。大厦占地9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原设计高度345.8米,现楼顶尾杆拆除后变为291.6米。大厦共有76层,其中地上72层,地下4层,是亚洲第一例钢管混凝土结构,拥有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大厦消防系统包括室内外消防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炮灭火系统、应急疏散指示系统、泡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应急广播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等。共有消防栓523个,喷淋头约17000个,温感和烟感分别约六千多个和六千多个。
大厦内部业态分布及人员流量情况如何?
大厦一楼至十楼是密集的商铺,主要经营电子元器件等业务,每日约有2000名国外商人进出。地下四层设有500个车位,地上部分由于华强北业态影响,办公人员与商业活动高度混杂,高峰期时人员流动大且复杂。
大厦的组织架构和应急疏散预案是怎样的?
大厦设有总指挥、副总指挥、现场指挥以及顾问等组织架构,其中顾问由消防注册安全工程师担任。灭火行动组(即应急救援组)是核心部分,技术保障组负责大厦供电和消防设施设备的技术保障,通信联络组协调各部门事项,医疗救护组提供急救支持,疏散警戒组由清洁人员、保安人员组成,舆情应对组则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应对。
在落实防火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计划?在火灾荷载管理和电气安全方面,大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我们计划实施以下措施:首先,对巡查人员进行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能有效进行防火管控,并接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以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同时在大厦内设置明显标识和海报,普及防火、灭火及逃生自救知识,提升员工业主和用户的消防意识。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限制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装饰,降低火灾荷载;二是规范用电用火,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私拉乱接和过载使用,每月组织大功率电器排查,每季度和高峰期时进行电器检测;三是改造电气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断电控制,根据用电量设定阈值,超出后会自动断电;四是电子市场收市后要求全部断电,减少火灾风险。
针对外来人员对大厦不熟悉、沟通困难的问题,采取了什么特别措施?
对于外部人员,我们制定了专门方案,包括入户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要求所有办公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位置以及消防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并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带领客户安全疏散。
针对大厦内部结构复杂、防火和疏散通道管理难的问题,有何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强化了防火分隔,确保防火隔墙、防火卷帘和竖井封堵等设置有效;优化疏散通道管理,保持畅通无阻,设置明显疏散指示标识,限制夜间打包发货活动以减少占用疏散通道;此外,我们还提升了建筑耐火等级,更换了所有不符合要求的防火门,保障人员能在火灾时迅速找到逃生路径。
小散工程管控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散工程管控难主要是由于商户众多且分布广泛,大部分商户白天不施工,晚上八点半后才允许施工,这给我们的管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针对小散工程,你们采取了哪些解决方案?
我们首先推出了萧山临时工程的作业申请流程,并要求装修商户必须持有装修手册及一级资质证书。同时,根据深圳市和福田区的相关规定,对小散工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申请审批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施工单位进行禁止准入,并明确告知业主不允许自行装修。
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安全与合规?
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审核施工审批单,并要求提供施工安全培训记录和人员培训签字证明。此外,还有巡查人员签到以监督现场安全措施落实,包括施工许可证、特种作业证件的展示及验证,以及专业工程人员对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动火作业等进行严格巡查。
如何管理和验收小散工程中的消防设施设备?
我们完善了消防设施设备配置,确保所有区域配备符合要求的灭火器、火灾探测器、消火栓系统等,并加强维护保养外包合同管理,规定故障响应时间,确保系统随时处于正常有效状态。同时,建立消防微站和应急服务站,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何解决?
针对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我们首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其次,对管理处人员和保安人员也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划分消防安全区域责任区,实行部门交叉检查制度,相互监督和互相负责。此外,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特别注重对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消防值班人员是否全部持证上岗?
是的,我们消防中控室的人员是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没有相关证件是不允许上岗的。若发现无证上岗,将面临罚款和扣合同金额的处理,确保了每个班次必须有两名持证人员上岗,并且这些人员必须具备公司培训记录和签名,经过我们自己的再培训和交接。
如何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我们建立了消防档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将操作流程可视化上墙,使任何人都能清晰了解每日检查内容和标准。同时,加强了消防制度执行的监督,采用交叉检查的方式确保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安全管理会议及消防演练的情况如何?
每月我们会召开安全管理会议,协调解决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奖金挂钩。此外,我们制定了综合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是如何进行的?
我们制定了安全检查细则,明确各部门人员的检查内容和责任区域,通过对照明细进行自查和报告隐患。对于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并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重大安全隐患。
对于火灾蔓延速度和可燃物的影响有何解决方案?
我们从源头控制电气火源和抽烟行为,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施,并严格管理建筑使用功能,确保实际使用功能与设计功能一致。对于装修材料和货物堆放,进行严格管控和申报流程,减少可燃物的存在。此外,还通过防火封堵、堆货限制和保安人员巡查等方式降低火灾荷载。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难点及解决方案是什么?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难点包括楼高导致登高困难、风力大加速火势蔓延以及供水压力不足等。解决方案包括所有办公大门安装玻璃门以方便快速疏散,以及根据楼层高度合理配置消防设施,确保有效扑救。
消防电梯在消防应急情况中的作用是什么?
消防电梯在消防应急情况下扮演着关键角色。24小时有两名专门培训过的消防兼职消防员值守,并配备破拆工具、灭火器、自救呼吸机等设备。一旦接到中控室报警,一部电梯会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验并尝试扑灭初期火灾,另一部电梯则用于快速调动应急队伍灭火行动组。消防电梯内部经过专业训练和反复演练,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火灾救援。
大厦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火灾隐患?
在19年之前,发生了多起微波炉、冰箱和烧水器着火事件,特别是在广东地区,茶水器着火较为普遍。从19年起,实施了断电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夜晚火灾问题。此外,还优化了灭火救援条件,确保外墙无影响逃生、自然排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并要求兼职消防队每周至少4天2小时的训练。同时,制定了详细的人员疏散预案,并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实际演习,提高疏散效率。同时加强了疏散通道的日常管理,严禁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定期检查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并对业主和用户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宣传。
如何解决大厦内的抽烟问题及其对消防安全的影响?
抽烟是大厦内的一大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在垃圾桶下放置水盆以防止未灭的烟头引起火灾的措施。但由于大厦内没有设置专门的抽烟区,难以对抽烟行为进行有效管控。此外,加强了清洁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协助发现潜在火险,如大功率用电设备等,并及时报告给保安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强调严禁占用避难层和停机坪,确保避难层处于正常状态。
如何通过提高四个能力来提升消防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消防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建设消防四个能力:首先,强化断电管理,包括人力断电和自动断电控制可燃物,保证消防系统正常运行,做到持证上岗消除安全隐患;其次,确保扑救火灾的有效性;第三,制定并实施详细的疏散预案,定期进行疏散演练和桌面推演;最后,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