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层建筑
时长:1:29:20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4-28
本次对话重点讨论了建筑改造、加建以及救援设施的相关规定,特别强调了不能侵占特定区域并确保直通室外楼梯的入口连接以及救援口的设置、标识和避免被遮挡的重要性。对话还涉及了救援口尺寸、消防电梯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配置要求、排热措施、排烟窗功能,以及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特别规定。对于超高层建筑,提出了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要求。此外,还探讨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多个关键方面,包括设防要求、建筑抗火能力、自防自救能力,以及防火分区、疏散设施、防火门窗、保温材料、防火间距、疏散距离和疏散出口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在设计和管理过程中遵循最新的现行防火规范的重要性,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视频脑图
视频要点
问: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与普通建筑有何不同?
答: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与普通建筑的消防设计在材料选择、结构防护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例如碧蓝城设计中的幕墙结构与主体之间的防护封堵等特殊要求。在日常消防管理中,需要对这些特殊要求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建筑本身的抗火能力和自防自救能力。
问: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针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确立了哪些功能要求?
答: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核心目标首先是保障人身安全,与建筑高度、层数和使用功能紧密相关,同时兼顾财产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连续性的保障,如电信、数据中心等。此外,还要防止火灾蔓延并对其他人员和场所造成影响,确保公众利益。消防设计确立了四个主要功能要求:一是建筑方面需具备足够的耐火性能,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应满足一级或二级耐火等级要求;二是疏散方面,特别是超高层建筑需设置避难层以解决人员竖向疏散困难的问题,并体现自防自救的理念;三是防止火灾蔓延,通过合理的分割设施限制火灾影响范围;四是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条件,包括周边布局、消防车道、间距等要求。
问:当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体系是怎样的?
答:当前我国形成了以法律、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三个层次组成的法律体系。从消防角度来说,主要是遵循消防法以及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支撑,其中最新的技术法规包括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和消防设施通用规范,用于指导和检查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实现目标。
问:高层建筑如何分类以及区分点在哪里?
答:高层建筑区分点为24米,小于等于24米属于多层建筑,大于24米则视为高层建筑。住宅建筑按照层数划分,9层以下为多层,10层及以上为高层,54米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分高度。对于群房概念,投影范围外与高层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附属建筑被称为裙房,执行单层或多层建筑的相关要求。
问: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要求是怎样的?连廊连接的建筑如何处理间距问题?
答:目前的规定是高层建筑之间需保持13米的间距,多层建筑则要求9米间距。但在受场地或生产工艺限制的民营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可以采用设置防火墙等替代措施调整间距,但即使是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其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也不能减小,仍需维持至少13米或9米的间距。即使连廊连接,两个独立建筑仍需按照各自的要求执行间距规定。连廊功能仅限于交通联系使用,且需确保紧急疏散时的安全出口畅通无阻。对于同一家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建筑,要确保共用设施可用;不同单位间需协调,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能顺利通过连廊疏散。
问:防火分区如何进行分割?裙房与主体建筑之间的防火要求是什么?
答:横向同楼层采用防火墙分割,高层建筑中竖向分区划分会受到中厅等开口的限制。同时,不同使用功能区域之间也应进行防火分割,以便于管理和减少火灾危害。裙房与主体建筑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割,若改为防火卷帘,则设防指标会发生变化。裙房的设防条件与其与主体建筑的分割条件密切相关,并且在计算分区面积时,需排除特定场所如水池等对防火分区面积的影响。
问:重要部位如何进行防火分割?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的防火分割要求是怎样的?
答:重要部位如车库、锅炉房、厨房以及儿童活动场所和老年人照料设施等,因其危险性大或人员疏散能力受限,需有更严格的防火分割要求,甚至独立建造并符合特定的耐火等级和疏散条件。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作为消防设施的重要部分,有单独的防火分割要求,如独立建造、满足耐火等级要求、限制楼层数量等,并要求消防控制室直通室外,以便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快速到达并展开操作。
问:住宅部分与其他功能区域的防火分割如何实现?医疗建筑的防火分割如何实现?
答:高层住宅与其他功能区域(如商业)的出口应独立设置,以确保居住部分的安全性。此外,住宅内的车库与居住部分之间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分割,确保不同功能区域的安全互不影响。医疗建筑的核心是护理单元之间的分割,目标是为无法自行疏散的人员提供相邻单元间的平层避难条件。此外,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通常为1500平方米,并根据结构耐火等级有不同的耐火极限要求,尤其是地下部分和高层建筑的楼板耐火极限需满足更高等级要求,以确保更好的救援条件和人员安全。
问:防火分区的概念及重要性是什么?
答:防火分区是指通过面积控制来防止火灾蔓延的一种设计理念,主要依据最大允许防火分区建筑面积进行规模控制。它不仅影响建筑内部火灾控制,还决定了安全出口的数量、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等关键安全要素。因此,防火分区不能随意更改,因为它与一系列安全设施紧密相关。
问:民用建筑内能否经营、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答:除设置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附属库房外,民用建筑内不应经营、存放或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同时,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应避免组合建造,除非满足特定条件,如物理厂房或仓库与民用建筑通过防火墙隔离。
问:儿童活动场所的防火分区和疏散要求是什么?
答:儿童活动场所楼层高度受限,一般只能设置在1-3层,并要求有独立的疏散楼梯,以避免受到其他区域人员疏散的影响。同时,针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活动场所,其防火单元分割条件更为严格,旨在提供相邻单元之间的平层避难等待救援条件。
问:如何判断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和耐火极限?
答:可以查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的表,其中列出了不同构建如砌块墙体、防火墙等在特定厚度下的耐火性能,例如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可以达到2小时耐火性能,370毫米厚的墙体可达到5小时。同时,在确定整体耐火等级时,裙房与主体按照同一耐火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问:高层建筑如何分类以及住宅与商业网点的关系如何确定?
答: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一类高层(24米以上)和二类高层(包括24米至54米住宅部分,九层至18层),54米以上执行一类高层标准。对于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性质执行住宅要求,但有面积和层数限制。如果网点面积超过300平或层数超过两层,则建筑设防条件改变,需执行相应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
问:工建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答:工业建筑区分于24米,50米以上的为一类高层,24米以上部分任意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店展览等建筑,若高度超过24米,则视为一类高层。
问:确定了耐火等级后,建筑设计需要防止哪些方面的火灾蔓延?
答:建筑设计需做好防火墙、幕墙防止火灾蔓延的要求,以及建筑内部水暖电等设施的风阻要求,包括防火门窗卷帘、防火玻璃墙的设置,装修、保温等环节也需满足防火要求。
问:防火墙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防火墙要求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结构梁、楼板、屋面板底层,保证完全隔断,并满足结构荷载设计要求,耐火极限通常为3小时,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需提升至4小时。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需受限,若符合要求可设置防火门窗。
问:防火墙在转角处和其他特殊位置有哪些特别要求?
答:转角处防火墙至门窗洞口有4米的距离限制,若不能满足则需采取等效措施防止火灾沿外墙开口蔓延。此外,防火挑檐、窗槛墙、防火幕墙等都是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有效手段。
问:对于竖井部分,防火措施有哪些要求?
答:竖井如通风管井、电梯井等在每层楼板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例如设置防火挑檐、防火墙,并对穿墙管道进行封堵和阻火圈设置,确保不会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
问:防火门的选择与建筑物类别有何关联?
答:防火门的选择与建筑类别和防火墙等级相匹配,如甲级防火门适用于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等连通部位,对于100米以上的建筑,疏散设施的门将提升到甲级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竖向蔓延。
问:在09年之前,我国对建筑外保温材料有何规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答:在09年之前,我国只考虑了节能要求,并未涉及消防安全,导致部分建筑采用了易燃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对于这类建筑,如果外保温材料为可燃或易燃,则需要特别关注防火安全,尤其是防止堆放垃圾或其他可燃物引发火灾。
问:疏散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疏散宽度如何确定?对于超高层建筑和其他特定场所,在疏散路径和出口设计上有何特殊要求?
答:疏散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在紧急情况下确保所有人员能够快速疏散至安全区域。疏散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建筑内人数匹配,例如200人的会场需设置相应数量的安全出口,并确保首层疏散条件优于其他楼层。超高层建筑和其他场所需从疏散距离、出口宽度、门的开启方向、辅助疏散电梯等方面做出规定。疏散路径要求从房间内任意点通过走道到达出口,且疏散门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不应经过其他房间。此外,疏散出口之间水平距离需满足一定要求以确保独立性和有效性。
问:疏散距离的计算规则以及影响疏散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答:疏散距离的计算基于疏散模式(房间至走道或直接至安全出口),结合建筑类型的不同,疏散距离有不同的控制标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增加疏散距离,但对于敞开式布局的空间,疏散距离的计算会有所不同。
问:房间疏散门的位置设置原则是什么?疏散楼梯间在防火管理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房间疏散门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不应设在其他房间内。房间内部发生事故时,人员需通过房间门进入走道再疏散至室外,疏散门位置应确保疏散距离最短且安全。疏散楼梯间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可燃物或杂物。防火卷帘不应设置在疏散路径上,楼梯间与其他功能区的分割应符合防火要求。同时,疏散路线连续性要保证,避免出现中断或改变位置的情况,尤其在改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问:核心筒环形走道的疏散设计应如何保证双向疏散?
答:核心筒环形走道的设计中,必须确保人员可以从任何位置进入走道后向两个方向疏散,即使因租赁或使用功能改变导致单向疏散,也应采取等效措施确保所有房间满足双向疏散条件。
问:疏散门的类型、开启方向以及与其他设施的关系有何要求?
答: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能使用推拉门、卷帘门等非平开门。对于人数较多的房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门的开启方向需结合疏散流线设计,并确保门完全开启时不减少楼梯平台或走道的有效宽度。
问:避难层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答:避难层的设计要求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必须使人员在避难层处经过避难区上下,确保具备逃生能力的人员可以继续疏散,不具备逃生能力的人员能在避难区域内等待救援。
问:地下部分的楼梯间设计与埋深有何关联?
答:地下部分的楼梯间设计与埋深密切相关,因为按照规范,地下部分会根据埋深来设定不同的设防标准。例如,埋深10米2层以下按照特定标准考虑,而大于10.3米则需要按照妨碍路线的标准设计,并强调在共用楼梯间时,地上地下楼层应采用2小时无开口的防火隔墙进行分割。
问:室外楼梯在安全设计上的关键点是什么?
答:室外楼梯作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替代安全疏散方式,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核心是要确保周围2米范围内的开口封闭,防止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受到火焰影响。此外,电梯辅助疏散设计中,针对老年人照料设施和超高层建筑的情况进行了特殊考虑,确保在火灾时电梯能停靠特定楼层和首层,并要求有专人操作,同时保证电梯系统在消防条件下不断电、防烟,确保可靠性。
问:避难层设置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答:对于100米以上的建筑,需设置避难层以实现竖向分段设防,通过避难层分割建筑,每50米为一个分区段。避难层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满足50米范围内所有楼层人员的避难需求,其面积需满足一定指标,且功能上除了设备用房外不能用作其他用途。避难层必须与外部救援条件相结合,如设置在便于消防车救援的高度位置,并确保有足够面积和疏散通道,以及必要的防烟设施和标识指引。
问:住宅楼梯间的设计要求如何?
答:住宅楼梯间的设计遵循单元和住户理念,根据单元数量的不同高度,采用不同的收摊距离来确保单元出口数量。例如,27米以下的住宅楼可能采用房间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而32米以上的二类高层住宅采用封闭楼梯间。楼梯间的门宽度需结合首层是否服务于上部楼层以及人数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确保满足疏散宽度要求。
问:设施方面为高层建筑提供救援条件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设施方面,高层建筑必须配备诸如消火栓、灭火器等基本消防设施,并根据不同规模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设施类型。比如,消火栓箱内通常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或清水消防水龙以应对初期火灾。同时,高层建筑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并确保室外消防设施如市政消火栓或室外消火栓的设置满足街区规划和自身需求。此外,还包括消防水泵结合器以供超时火灾情况下持续供水,以及根据房间规模设置排烟设施等。
问:消防电器主要分为哪两部分,并且对150米以上工业建筑的供电有何特殊要求?
答:消防电器主要分为确保消防系统可靠运行的要求和其他非消防电气线路的防火基本要求。对于150米以上的工业建筑,其供电要求为特级复合,即至少需要来自两个区域变电站或35千伏以上的电源,一路为主要适用电源,另一路则需配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满足更高等级的供电可靠性需求,如罗马度三路供电。
问:建筑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间有何具体规定?对于排烟和消防电梯在火灾应急情况下的作用有哪些要求?
答:建筑内的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连续供电时间根据建筑高度和总面积有不同的要求。对于100米以上的建筑,供电时间需达到90分钟;不到100米但总面积超过10万平的建筑也要满足1小时的供电时间,其他建筑则至少要满足半小时的供电时间。在火灾后期,为排除建筑内部热量,需设置能开启和操作的排烟窗或排热设施。消防电梯则用于快速输送救援力量至高楼层,针对不同规模的建筑有不同的设置要求,如住宅建筑33米以上需设置消防电梯,且电梯井、防水、停靠楼层及内部标识、视频监控等均需满足安全运行条件。
问:消防用电设备应如何供电以保证其在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仍能正常使用?
答:消防用电设备必须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确保在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中断时,消防设备仍能正常运行。不同类型的建筑对应不同的火灾持续时间要求,如一类高层至少为2小时,住宅建筑为2小时,二类高层为3小时。
问:疏散指示标识在哪些部位是必须设置的,以及对照度有何具体要求?
答:疏散指示标识在所有疏散路径如楼梯间、疏散通道、避难层、避难间等关键位置均应设置,并且提供足够的照明照度以帮助人员快速疏散。特别是在27米以上的住宅建筑,要确保疏散指示标识覆盖所有必要的区域。此外,通用规范提高了照度标准,例如楼梯间前十米的照度要求从原来的五勒克斯提升到了现在的13勒克斯。
问:消防救援设施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包括车道设计、消防车通道及登高操作场地的要求?
答:消防救援设施设计需结合建筑高度、埋深等因素,保证基地与市政道路的联通性,车道设计上要求高层建筑尽量采用环形车道,至少需沿两个长边设置车道,并确保与外墙之间没有影响消防救援的障碍物。同时,按照14版规范,高层建筑需设置连续或分段布置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满足消防车展开作业的需求,场地宽度和坡度均有具体指标限制。
问:超高层建筑是否需要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以及对应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对于2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需要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以提供额外维度的救援条件。该停机坪的设计和建设要确保其处于可靠有效可用的状态,符合相关的尺寸、承载力等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