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限空间
时长:54:57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4-12-21
渤海新区应急管理局代表进行了工贸行业有限空间的专题培训,涵盖有限空间的定义、适用法律法规、行业分布、安全管理及事故案例分析。培训重点强调了有限空间的危险特性,包括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存在,并介绍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通过多个事故案例,旨在提高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循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以预防事故发生。
视频导图
内容要点
有限空间的定义是什么?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狭窄,人员进出受限,不能长时间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导致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低于19.5%)的空间。
有限空间有哪些危险特性?
有限空间具有狭小的空间特性,人员出入受限;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如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物质以及负氧状态(大于23%)和缺氧状态(低于19.5%)的情况。此外,还存在被吞没的危险(如干湿物料可能导致人员掩埋),内部构造可能导致机械转动伤害,作业体位非正常可能导致疲劳,以及其他如触电、辐射、烫伤、冻伤和机械震动等危险。
有限空间分类有哪些?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反应釜、电缆沟井、容器、储罐等;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污水井、化粪池、下水道、地窖、管道、沼气池、发酵池等;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粮仓、料仓、垃圾池、酒池、冷库、烟道、炉膛等。
有限空间管理应遵循哪些法律法规要求?违反有限空间管理规定将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59号令),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是作业安全责任主体,需建立五项制度一规程,并保留有限空间台账。作业前要进行风险辨识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采取安全隔离措施,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确保检测合格记录有效,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保持出入口畅通、警示标志明显,同时强调交叉作业防护。对于未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未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等行为,将被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会被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对于未建立有限空间台账、未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擅自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有毒有害因素检测及监护、未制定应急预案等问题,也会受到警告及2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如何定义并实施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对于粮食仓储作业,应如何避免安全隐患?
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是指确保作业区域内不再有有毒有害气体、高温或低温气体等意外涌入,形成安全作业环境。在进出仓作业时,必须按照标准步骤操作,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发生重大安全隐患。
有限空间作业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安全规定?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遇到哪些主要危害?
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履行审批手续;辨识并防护有毒有害因素,向作业人员进行应急告知;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对氧气浓度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同时,作业现场需佩戴呼吸器、通讯器材、安全绳等防护装备,配置监护人且不能离岗,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保证出入口畅通。主要危害包括缺氧窒息(氧含量小于19.5%)、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爆炸、有毒气体和蒸汽中毒、极端温度与噪声、湿滑作业面导致坠落、转动设备造成的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极端温度(如高温环境)、吞没危险(如坍塌、掩埋、溺水)、触电和电伤害,以及潜在的未知危险。
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的有限空间有哪些具体示例?
不同行业的有限空间包括工业炉窑、储槽罐、煤气相关设施设备、地坑、公辅设备设施、光伏设备设施、玻璃炉窑、隧道窑、回收炉、造纸行业的珍珠塔、漂白塔、卸料塔、各类储罐、污水处理池、沼气池、恒温库、速冷库、纺织行业的纺纱工序设备、供服设备设施、商贸行业的井道、管道、阀门井、电梯井道等。
有限空间作业准备阶段应做哪些工作?
作业准备阶段需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和救援预案,配备各类救援物资;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作业风险及应对措施。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相关文件和检测记录应如何管理和存放?如何有效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有限空间作业时,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工作方案、救援预案以及连续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和氧气浓度的检测记录等文件需要存放在现场。并且,连续检测至关重要,即在有限空间内连续作业超过2小时后,必须再次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浓度的检测,而不仅仅是进入时30分钟内的检测。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明确进入受限空间的风险和应对的安全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控制;清楚了解并熟练掌握有限空间内工作内容、使用的工具设备、气体检测、安全照明、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采取隔离、置换通风等安全措施,确保与受限空间相连的能源和物料来源被有效隔离。
隔离和置换通风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隔离的具体步骤包括事先编制隔离清单,检查并确保所有通向受限空间的管口都被有效隔离,防止遗漏;加装盲板以实现有效隔离。置换通风则要求先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确保通风设备持续有效工作,并避免使用纯氧进行通风。
有限空间作业准备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常见问题包括:未正确隔离能源(如仅关闭阀门而未加盲板)、未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或作业过程中摘下防护装备、未进行气体分析检测、现场监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如进入搅拌器设备未切断电源、挂警示牌和设监护人)、初次进入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时未穿戴正压式呼吸器等。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监护和应急救援应如何执行?
监护过程中应指定专人全程监护,不得无人监护私自进入作业,每间隔两分钟与作业人员通过安全绳对话确认状况,如有异常立即施救。应急救援时原则上不进入有限空间救援,必须进入时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救援装备取用方便。一旦人员救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审批的流程是怎样的?
首先,作业前需申请并填写申请单,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措施;其次,作业批准后进行安全交底,然后实施作业;最后,作业结束后核实现场恢复并关闭作业票。同时,分享了有限空间作业的三不进入原则,即无作业许可不进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无监护人不进入。
能否分享一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
分享了多起因盲目施救、未执行安全措施导致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强调了遵守安全规定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