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视频网

安全生产视频教育
高清完整安全视频请下载观看

福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视频

1
在线下载列表
下载帮助  充值会员免费下载(高速)

关键词:福建 有限空间

时长:30:54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5-20

福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视频简介: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窒息(缺氧)、中毒、爆燃和爆炸。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安全策略,涵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包括通风、气体检测、照明、防爆、通讯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以预防和控制潜在危险。管理措施则侧重于建立安全制度、制定应急计划、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监督。特别强调作业前应先通风再检测,确保环境安全;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设置警示标识,以及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培训,强调盲目施救的后果,以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有限空间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有限空间简单说就是封闭或半封闭,进出口狭窄,不是设计用来长时间工作的地方,自然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有害物质或缺氧。例如酿酒厂、发酵罐、搅拌池、仓库等。  

 

有限空间有哪些类型?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下空间,如各种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第二类是地上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第三类是设备设施内部,如船舱、贮罐、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等。  

 

有限空间作业有哪些主要风险?有限空间作业中如何防止窒息的情况发生?  

主要有四大类风险:窒息(缺氧)、中毒、爆燃和爆炸,以及其他风险。其中窒息是因为氧气浓度降低,可能导致短时间内死亡;中毒则涉及多种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防止窒息的关键是进入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并确保强制通风。举例来说,在北京某公司真空炉维修中,由于残留氩气未排干净导致两人因缺氧窒息丧生,强调了检测和通风的重要性。  

 

如何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中的中毒情况?  

预防中毒的关键在于通风和检测,特别是对像硫化氢这样的无色无味但高毒性气体要高度警惕。举例中提到,通州污水井维修事故造成多人中毒,教训深刻,必须依靠仪器检测而非依赖嗅觉来识别危险。  

 

易燃易爆物质在有限空间中如何引发爆燃爆炸事故?  

当有限空间内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氢气、挥发性有机物、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并遇到点火源时,会发生爆炸。易燃易爆物质来源广泛,包括空间内泄漏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以及作业时引入等。而点火源可以是明火、高温、撞击火花等多种形式。  

 

有限空间作业中主要有哪些死亡风险?高处坠落的原因及后果是什么?  

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死亡风险包括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窒息、机械伤害、坍塌物体打击、灼烫和高温高湿等。其中,中毒和其他事故占了40%,溺水25%,触电13%,窒息5%,爆炸4%。高处坠落可能由于脚手架、防护栏杆不合格,扶梯有问题,或者作业面太窄导致作业人员无处抓握而发生。后果严重,可能导致脑损伤、内脏损伤,甚至致命或造成重伤、致残。  

 

触电的原因及危险性是什么?  

触电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电线老化、设备失修造成电流过大。电流超过50毫安时,足以使人呼吸停止、心脏骤停。  

 

安全管理措施包含哪两大类?技术措施中通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安全管理措施分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大类。技术措施是通过设备和方法消除或降低风险,而管理措施则是建立制度流程以确保技术措施的落地实施。技术措施中的通风要求是强制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作业面并排出有害气体,持续通风并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氧气浓度、易燃易爆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警示和隔离措施的作用是什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哪些制度和规程?  

现场警示用于封闭作业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提醒无关人员注意安全,防止误入。隔离措施则是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有毒有害物质空间与作业地点隔离,确保作业区域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及时更新信息,明确责任、流程、要求,特别强调对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照明和防爆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有限空间内光线不良,必须有足够的照明且电压符合标准(一般不超过36伏,潮湿环境不超过24伏,积水环境不超过12伏),同时所有电器设备、灯具必须是防爆型,确保安全。  

 

通讯和个体防护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通讯要求作业人员间有可靠通讯方式,以保持联系。个体防护则包括呼吸防护(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或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以及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  

 

应急救援装备应包含哪些内容?  

应急救援应配备专业的装备,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三脚架、绞盘、救生锁、安全带、安全梯、逃生呼吸器等,用于紧急情况下快速救援和人员撤离。  

 

有限空间作业的一般流程包含哪些步骤?  

有限空间作业一般流程包括制定方案、明确人员职责、作业审批、安全交底、封闭区域、设备检查、安全隔离、开启出入口、机械通风、气体检测、环境判定、二次检测、二次判定、个体防护、电气安全、安全作业、监护清偿等18个步骤,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守和执行。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进行哪些步骤的准备工作?如何执行个体防护措施以及进行电器安全操作?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备工作:设备检查,确保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和作业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安全隔离,采取关闭阀门、加盲板封堵等措施切断有毒有害物质来源;开启出入口并进行通风,让新鲜空气流通;机械通风,在存在爆炸危险的情况下使用防爆风机,并确保通风系统全程运转;气体检测,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顺序检测,并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同时确保检测仪器定期检定合格;作业环境判定,根据检测数据对照标准判断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根据环境判定结果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和呼吸器等,并确保现场至少配备一套自吸式空气呼吸器和一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在有爆炸危险的空间内,所有电器设备、灯具必须是防爆型,临时用电要符合规范,照明电压不超过36伏(手持不超过24伏),积水环境电压更低。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何进行气体检测和环境判定?  

在作业过程中,气体检测环节应持续进行,如果通风或检测超过30分钟,就需要重新检测以应对可能变化的环境。作业负责人根据检测数据对照标准判断作业环境是否安全,具体指标包括氧气浓度应在19.5%到23.5%之间,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只有各项指标均达标才能进行作业。  

 

作业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清场后应做哪些工作?  

监护人需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实时跟踪作业情况,掌握监测数据并与作业人员保持有效沟通。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发出撤离信号并协助逃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需携带所有工具设备出舱,监护人负责清点人数和设备,确认无遗留后关好出入口,清理现场解除封闭撤离状态。  

 

一旦发生事故,应如何进行应急救援?  

企业应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步骤,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如呼吸器、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相关人员要熟悉预案并定期演练,事故发生时立即报警。救援分为自救和他救两种方式,优先考虑非进入式救援,若被困人员需进入有限空间救援时,救援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并做好被困人员的初步处理。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上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监管部门主要关注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含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否配齐并维护保养好防护设备设施(如警示标志、气体检测仪、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是否有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以及对作业人员是否进行了专项安全培训。此外,作业审批表和气体检测记录也是重要的监管依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69号令规定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红线是什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69号令规定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红线包括: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设置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