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有限空间
时长:26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5-08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问题,指出其潜在高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等,强调了正确识别与评估这些风险的重要性。有限空间被界定为地下、地上或密闭设备中,可能影响作业人员安全的区域。为保障作业安全,提出了实施气体检测报警、佩戴呼吸与坠落防护装备、个体防护用具等安全防护措施。对话还强调了作业前的审批流程、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定期隐患排查及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计划的必要性。整体而言,对话强烈呼吁将安全置于首位,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以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有限空间作业是什么?有限空间有哪些特点?
有限空间作业指的是人进入封闭或半封闭、进出不便、非固定工作场所设计且通风不良的空间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如清理、检修、安装等。有限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空间有限且与外界相对隔离;二是进出口受限或进出不便;三是非按固定工作场所设计,通风条件差,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氧气含量不足。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类?缺氧窒息在有限空间作业中是如何发生的?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分为三大类: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窖、污水井等)、地上有限空间(如酒糟池、发酵池、粮仓等)以及密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釜等)内的作业。缺氧窒息是因为空间内氧气含量降低,可能由于人员呼吸消耗氧气,或存在单纯性窒息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占据空间,导致氧气浓度下降。典型例子包括发酵池、沼气池等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也可能引发窒息。
燃爆风险在有限空间作业中是如何形成的?
燃爆风险来源于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的易燃易爆物质,如甲烷、氢气、铝粉、镁粉等,在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星(如明火、电火花等)即可能发生燃爆事故。
中毒风险在有限空间作业中是如何产生的?
中毒风险主要源于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固存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苯及其系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损害重要器官。此外,作业过程中焊接、涂装等也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气体危害的排查主要应关注哪些方面?
对于气体危害的排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检查有限空间内部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残留或积累,以及是否存在耗氧反应或二氧化碳、甲烷等窒息气体;其次分析作业过程中是否会生成新的风险,如材料挥发有毒或易燃易爆气体、大量消耗氧气引入窒息气体、产生明火或潜在点火源等;最后考虑外部环境对气体的影响,如与有限空间相连的管道中是否有气体泄漏。
如何判断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的结果是否合格?
判断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结果是否合格,需要对照相关国家标准,例如GBZ2.1-2019,查看有毒气体浓度是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氧气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19.5%到23.5%),可燃气体浓度是否低于爆炸下限的10%。这些评判标准是有科学依据的,必须严格遵循,确保检测仪器可靠且检测结果准确。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如何全面辨识并防范风险?除了气体风险,还有哪些安全风险需要关注?
为了全面辨识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首先要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如高温物体、化学品、强光、放射性物质导致的烧伤、烫伤和坍塌风险;有毒有害气体、窒息气体、易燃易爆气体带来的气体危害风险;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及高温高湿等其他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时监测气体浓度,对照国家标准判断结果是否达标;配备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如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呼吸防护用品、坠落防护用品及其他个体防护用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排查风险,并确保每件防护设备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除了气体风险,其他安全风险也不能忽视,包括淹溺风险(积水深度、作业期间下雨导致水位上涨)、高处坠落风险(空间深度及基准面以上作业)、触电风险(有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及老化破损电线)、打击风险(传递工具或物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坠落)、机械伤害风险(作业中可能遇到的突然启动的机器设备或防护措施不足)等。
举例说明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地下有限空间如废井、地坑、地窖、污水井、化粪池、深基坑等可能存在缺氧、高处坠落、触电、硫化氢中毒、磷化氢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性高温、高湿、灼烫、淹溺和掩埋等多种风险。地上有限空间如酒糟池、发酵池、粮仓等也存在类似的多重风险。因此,不同类型的有限空间作业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辨识。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坠落防护用品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坠落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全身式安全带、速差自控器(防坠器)和安全绳。全身式安全带能够保持人在坠落时的正常姿势,防止滑脱,并分散冲击力以减少伤害;速差自控器安装在挂点上,通过绳子与安全带和挂点相连,能在发生坠落时自动制动;安全绳则连接安全带、系带和挂点,通常配合缓冲器使用,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
除了防坠落,还有哪些其他个体防护用品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用于保护头部免受坠物打击或碰撞伤害;防护服需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如易燃易爆场所穿防静电服,涉水作业穿防水服,接触酸碱化学品时穿防酸碱服;防护手套应依据作业内容挑选,例如焊接用耐高温手套,搬运重物用防割伤手套;防护眼镜可防止飞溅物或化学品伤害眼睛;防护鞋则需根据环境选择防静电鞋、防水鞋、防酸碱鞋等。
安全器具在有限空间作业中起到什么作用?
安全器具如通风设备(移动式风机)、照明设备(头灯、手电筒)、通讯设备(对讲机)、围挡设备和警示设施(警示标志、安全告知牌)等。这些设备改善作业环境,保障作业顺利进行,尽管它们不是直接身体防护,但对防止误入危险区域、确保作业安全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使用防护设备并防控作业风险?
首先,单位层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加强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其次,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做好风险评估、通风、气体检测、设置警示标志和准备应急救援物资等工作。同时,落实安全措施,监护人员要到位,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定期排查隐患。最后,若发生事故,应优先采用非进入式救援,必要时采取经过专业培训的进入式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应急救援装备和策略应如何准备?
应急救援装备包括通风设备、气体检测报警仪、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急救箱、担架等。在救援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障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避免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若情况复杂,应及时报警求助。救援时务必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救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