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临时用电
时长:1:30:14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1-0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的关键。随着电力在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用电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临时用电的不稳定性与复杂环境加剧了事故风险。培训着重强调了标准规范在临时用电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电机事故统计、用电安全技术措施、三级配电系统及漏电保护系统设置,强调了正确接地、重复接地等措施对降低触电风险的重要性。培训还涉及照明与施工机具的合理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电压选择及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电源的必要性,突出了在不同场所采取应急与常规照明措施的重要性。整个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用电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旨在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您本次课程主要依据哪些标准规范进行讲解?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我的课程主要依据六项标准规范,包括两项航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两项国标(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以及两项地标(北京地方市政防护标准、安全管理资料规程)。
为什么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如此重要?
因为电力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贯穿建筑施工全过程,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临时用电具有临时性、不稳定性、环境复杂性等特点,导致我国每年因建筑施工用电引发事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电击事故已成为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一。
您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分析电机事故的风险性和主要成因?
我通过对近两三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的数据统计,分析了电机事故在施工现场的主要部位和主要原因,并用饼图展示其分布情况。例如,外电防护、施工用电线路和用电设备是发生事故的主要部位,而物体或活动壁碰撞高压线、高压线未防护及个人防护缺失是外电线路事故的主要原因;施工线路未保护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是施工线路和用电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
您如何结合标准规范要求,讲解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及常见问题分析?
我将根据标准规范的主要要求及其延伸理解,详细讲解施工现场供用电系统的三级配电系统、TN-S保护系统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解决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相关疑惑。
三级配电系统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直接控制两台及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三级配电系统是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末级配电箱三级结构。虽然现场可能有四级、五级甚至更多层级的配电箱,但只要包含总配电箱和末级配电箱,且中间层级统称为分配电箱,整体仍符合三级配电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分级分路、各司其职,确保各级配电箱具备相应的功能和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控制多台用电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消防泵分配电箱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
消防泵分配电箱中的总断路器虽然具有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但与规范不符,应改为隔离开关。此外,后设置的三路照明电源线不应导致消防泵断电的情况,且建议在照明回路设置剩余电流声光报警装置以提醒接地故障。
塔式起重机等大型设备的配电箱应如何配置?
塔式起重机等大功率设备的配电箱应直接从总配电箱接电,以防止因分享总断路器故障而影响塔吊的正常供电,造成安全隐患。
双笼导轨升降机的配电箱有何要求?
双笼导轨升降机的配电箱可合并设置,但需确保控制电器位置相对对应并有明显标识,同时要求每台吊篮设备单独设置保护电器,并具有过载、过流及接地故障保护功能。
大型集水井抽水泵和其他集中设备的配电箱设置有何建议?
对于大型集水井抽水泵和其他集中设备,建议共用一个末级配电箱供电,但每台设备必须设置单独的保护电器,具备过负荷、过载及接地故障保护功能。
总配电箱、分配箱及末级配电箱的安装要求是什么?
总配电箱应安装在配电室内靠近电源进线处,设置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仪表;总路进线需设置总隔离开关和总断路器或熔断器;分路应具有短路、过载、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电器,总断路器额定值需与分路断路器配合;分配箱高度要求固定式1.4到1.6米,移动式0.8到1.6米;末级配电箱设置在用电设备附近,要求具备相同保护要求,并强调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设置在箱体下口,不得用于启动电器设备操作。
三级配电系统应采用何种配电方式及TN-S保护系统的优势?
三级配电系统主要采用树干式或链式,其中链式供电可靠性较差。TN-S保护系统因其工作导体和保护导体分开,当设备外壳带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相比TT系统和IT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现场推荐使用的供电系统。
TN-S保护系统中的N线和PE线有何作用?
N线作为工作导体,主要为单相设备供电并减少三相负荷中心点的电位偏移;PE线作为保护导体,主要用于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电击事故。在TN-S系统中,N线和PE线严格区分,N线不允许进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连接,严禁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部分接地、部分接PE线的情况。
在钢筋加工厂中,为什么有时会采用既接PE又直接接地的方式保护系统?
虽然这种做法在理论上看似结合了两种保护方式,但实际并不安全。当P线断路或漏电保护器不能及时动作时,系统仍可能形成局部TD系统,导致用电设备带电。因此,正确做法是仅使用PE线进行保护,而非同时采用两者。
工作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工作接地的连接操作?
工作接地的主要目的是构建系统的零电位点,规范要求其电阻值不应大于4欧姆。对于工作接地的具体连接操作,若引入电源为TN-S系统,则N线和B线直接接入总配的N排和P排;若为TN-C-S或TN-C系统,需将PN线连至总配电箱P排,并将P排与N排跨接。
重复接地的作用及设置要求是什么?
重复接地主要目的是降低故障电器设备的对比电压,减少电击事故危险,并在P线断线时依靠前侧重复接地提供保护。规范要求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等处进行重复接地,且重复接地电阻值应小于等于10欧姆。对于高层建筑,应在进户端、中间层及末端分配电箱处分别做重复接地。
逐级漏电保护的设置原则及其重要性是什么?
逐级漏电保护需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配电箱三级均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且各级保护的动作电流和时间应合理匹配,形成分级保护。这样可以确保当发生漏电或触电故障时,能由最靠近故障点的漏电保护器迅速脱扣,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强调严禁使用可调式剩余电流保护器,以避免人为误操作导致保护失效。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及设置参数依据是什么?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基于磁芯互感器工作,正常运行时二次侧无输出。当发生漏电或触电时,流入磁芯的电流不平衡产生感应电流,经过放大后与设定的动作电流比较,当大于脱扣电流时会脱扣,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末级配电箱设置30毫安和0.1秒的动作参数,是基于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等人体电生理特性确定的,以确保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能够有效保护人身安全。
POS机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标准是多少?
这个产品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是50毫安。
配电线路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有哪些要求?当外电线路与现场设施无法保持安全距离时应如何处理?
在建工程与外电架空线路的最小操作距离有详细规定,例如40、6、35千伏以下的线路,对应的安全距离分别为40、6和35米。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为6米以上,特别强调了当无法保持安全距离时,需要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要求搭设前编制方案,且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员现场监督实施。当无法保持安全距离时,常规做法是搭建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确保搭设前有方案,搭设过程中有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员旁站监督。如果不能搭建防护设施,则需采取停电、迁移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
现场埋地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要求是什么?
埋地外电线路与现场沟槽边缘及基坑支护锚索入土端部的安全距离至少要大于0.5米。同时,若开挖沟槽可能影响埋地外电线路的安全,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防止电杆倾倒的措施。
配电线路设置路径应满足哪些条件?现场配电线路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配电线路路径需结合现场整体规划和布局,方便日常操作和维护,避开积水、热源、腐蚀介质、易燃易爆仓库及易遭受机械外力损伤的区域。对于直埋辐射,要求深度不小于700毫米,并均匀敷设50毫米厚细砂,上部使用盖砖或混土板防护;电缆要有适当弯度,首末端和转弯处要预留长度,并设置方位标识及热缩或冷缩接头。现场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如施工场所设置在高压线下,钢筋加工厂与高压线路重叠,起重机械与外电线路距离过近且防护措施缺失,塔吊覆盖范围内高压线路未设置可靠防护措施,脚手架与外电线路距离不符合安全规范等。同时,还提到电缆直接埋在土中无防护措施、沿脚手架辐射未设保护措施以及违规穿越金属结构等问题。
架空直埋穿管或钢索辐射等常见方式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求?
架空线路要求沿电杆、支架、钢索等进行绝缘固定,固定点能保证电缆承受负荷;钢索配线室外应采用耐候型电缆,室内采用绝缘电缆。直埋电缆深度不小于700毫米,紧邻周边均匀敷设50毫米厚细砂,并使用盖砖或混土板防护。此外,所有辐射方式都需避免机械损伤,如穿越脚手架、钢筋等时采取有效绝缘和隔离措施。
在绑扎钢筋时,钢管架与钢筋接地压线如何连接,是否方便?现场有哪些常见的安全隐患照片?
在绑扎钢筋时,可以很方便地将钢管架与注入钢筋的接地压线连接起来。安全隐患照片主要有两张,一张是结构的地脚螺栓被用作层层阶梯,以及用地脚螺栓、卸料平台和脚手架等作为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的设施,这些都不符合要求。另一张照片显示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不可靠,仅缠绕了一圈并未拴结。
国内常用的安全电压是多少?现场应使用哪些类型的灯具?
国内常用的安全电压有36伏、24伏和12伏。现场应根据作业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灯具,如大面积作业及基础施工作业使用LED投光灯或高压钠灯;潮湿场所需用密闭防水型灯具;爆炸火灾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灯具;腐蚀场所应使用耐酸碱型灯具,例如地铁盾构隧道中就需要这类灯具。人工挖孔桩作业人员应佩戴矿用灯照明,不宜再单独设置照明灯。
照明灯具设置有哪些要求?
220伏灯具室外高度应大于3米,室内高度应大于2.5米;高压汞灯钠灯安装高度需大于等于3米。设置高度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人员触碰到线路导致破坏或触电,并与易燃物保持一定距离(普通登记要求300毫米,高发热灯具要求500毫米,不足时需采取隔热措施)。
应急照明应设置在哪些场所?持续供电时间应不少于多久?
应急照明应设置在配电室、消防泵房以及在建工程的地下室、地铁、隧道、人防工程等无天然采光的场所。应急照明的持续供电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手持电动工具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保护措施?
现场手持电动工具有三类:一类设备依靠基本绝缘和保护接地进行保护,常见接头为三角插头且设备铭牌上有接地标识;二类设备拥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依靠双重绝缘保护,电源通常是两角插头;三类设备采用安全特低压供电,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压的电压以供消耗人体。目前现场多采用三类工具,推荐能改用二类或三类工具的尽量进行改装。
焊接机械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焊接机械应放在防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场所不得有易燃易爆品,电焊机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装上安全防护罩。交流电焊机需设专用配电箱,具备一次剩余电流保护和二次侧防触电保护。同时,检查时要注意产品说明书,因为部分新型交流电焊机已将二次侧防触电保护内置。
照明与施工机具的典型问题有哪些?
典型问题包括随意使用未经合规接线的照明灯具、食堂灯具缺乏防腐防尘保护措施、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支架未与P线连接、手持电动工具未接保护导体P线、电焊机焊把线绝缘损坏等。
是否有电梯事故案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多个电梯事故案例,主要原因包括施工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如选址不当、作业前未断电、裸露线头未及时绝缘处理、电焊机未设三级配电箱、分配电箱门损坏无法上锁、电缆绝缘破损导致外壳带电、电源配线未采用TNS专用PE保护网、水泵主绕组绝缘破损、总配电箱断气未及时动作等。间接原因主要是人员作业行为不规范和日常巡查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