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临时用电
时长:1:39:35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1-05
成教授受邀至江苏省南通大学,主讲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他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触电事故的防范。陈教授指出,监管的法律依据是管控风险的关键,当前形势下,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分析多地触电事故,他突出了临时用电安全的紧迫性。详细讲解了监管要点,包括管理与法律依据、用电安全档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及防触电措施等,强调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调整标准,并呼吁监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陈教授的讲座旨在提升学员安全意识与操作能力,推动安全管理提升。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问:成军教授是怎样的背景,为何他会来给学员们上课?
答:成军教授曾经担任过局长和施工企业的老总,现在站在三尺讲台上,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经营水平。他参与起草和主导了一些行业标准,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由于其深厚的学识和实践经验,大家对他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方面的课程会有很大收获。
问:当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现行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监管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触电事故频发,占五大伤害的比例不小,因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监管人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现场安全监管,并强调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目前沿用的是接近于16的标准,即JJJ16,该标准高于国标,自1993年的50194以来不断修订和审查。同时,除了JJJ16外,还有其他相关标准用于规范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问:JJJ16对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水平提升有何贡献?
答:自1988年颁布实施至今,JJJ16对全国各行各业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建筑、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促进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问:如何有效进行临时用电的风险管控和监管?
答:有效的临时用电风险管控需从组织设计着手,监管人员应关注大型工程的组织设计编制,建议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并考虑对计算电流达到500安培以上的大型工程进行专家认证。此外,需要规范临时用电方案的编制,确保其与现场实际高度符合,同时加强验收检查闭环管理和用电安全档案的建立。
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三级配电原则要求施工现场采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三级配电系统,各级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和负荷集中的位置,并严格遵循逐级配电原则。同时,强调使用专用电源,即专用变压器或发电机供电,且各级配电距离和供电半径需符合规范要求,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问:什么是两级保护,以及它的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和实现多级保护理念,以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答:两级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确保安全而设置的剩余电流保护措施,通常指总配电箱和末端开关箱的漏电保护设置。具体要求为:总配电箱中的漏电开关需大于30毫安、时间大于0.1秒,但其动作时间应小于30毫秒。这一标准自1988年提出并沿用至今,对现场安全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多级保护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各级漏电开关的动作电流和时间,以防止越级跳闸和提高保护的准确性。实践中,有些地区在二级箱中全部采用漏电开关,并遵循一定的倍数关系,如末端箱采用30毫安秒、二级箱采用1.5至2.5倍(如50或75毫安秒),总配电箱进一步延时至1.5至2.5倍时间(如100毫安0.3秒),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大部分工程项目的需要,但也需针对特殊项目进行特殊对待。
问:对于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中的漏电开关,规范有何具体规定?
答:规范规定总配电箱中设置漏电保护的要求为漏电动作电流大于30毫安、时间大于0.1秒且小于30毫秒。对于分配电箱,虽然规范不做明确要求,但在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有更高的标准要求。此外,分配电箱中使用的普通断路器仅具有隔离和短路过载保护功能,不包含漏电保护。
问:开关箱中的漏电开关设置有何特殊要求及争议?
答:开关箱中的漏电开关设置要求为一般情况采用30毫安0.1秒,特殊场合可降至15毫安0.1秒。然而,现行标准中可能只有10毫安0.1秒的选择,这引发了争议。不同场所对漏电保护的灵敏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医院特定设备可能要求6毫安0.1秒。
问: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漏电断路器,以及如何进行监管?
答:选择漏电断路器时,应根据设备类型、负载情况及使用环境来确定,比如电子设备需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式漏电断路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并确保与设备限速一致,避免出现错配导致保护失效。在监管方面,要关注搁置已久的漏电断路器性能检测,以及每次使用前的检测,并执行最高标准来保障安全。
问:TN-S系统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TN-S系统是施工现场常用的一种供电系统,要求专用保护零线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并同时接地。新建筑必须采用TN-S系统,而旧建筑可能采用TN-C-S或其他系统。检查重点在于确认专用保护零线是否正确引出,并确保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系统时,遵循相关规范要求,避免误用成TT系统。
问:原系统是什么,我们采用了什么?TT系统的操作方式及其与TN-C-S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答:原系统指的是2011年10月1日以后的现场全部采用的是天干系统,而对于老旧配电房则只需拉出五芯电缆即可。如果是外地电网并且是TN-C系统,在江苏南京和常州等地的部分电网也是TN-C系统,到工地后可能变为局部的TN-C-S系统。对于2011年10月1日以前的TT系统,设备外壳直接接地。在2001年住建部的安全大检查中发现有人片面强调使用五芯电缆,但实际上不能仅凭电缆形式来确定是否为TN-C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总配的角落搭一根地线只能视为一个总接地干线或等电位连接线,且这个点与工作接地不能相连,这是TT系统检查的要点。
问:TN-C-S系统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答:TN-C-S系统的做法是在总配电处打一个基地,并引出绿黄线,该绿黄线从蓝色的中性导体上引出后严格分开,在末端增加重复接地。检查要点在于总配电角落的点是否与安全连通。
问:TN-C系统在新标准中的变化以及五星电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答:在59-99标准颁布后,未采用TN-C系统扣十分,导致许多管理问题。到了2011年修改为59-201时,专用变压器采用TN-C-F,并取消了未使用TN-C系统扣十分的规定。关于五星电缆的使用,标准根据设备限速和相数来确定,例如塔吊、施工电梯等应使用五芯电缆。
问:TN-S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TN-S系统是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接零保护系统,也称为TN-C-S系统。在TN-S系统中,P线(即保护零线)在整个系统中必须始终贯通,不能有任何断线,尤其要注意从变压器到设备外壳的P线连续性。
问:重复接地(PEC)的作用和设置要求是什么?
答:重复接地是TN-S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非工地整体中间处)以及末端开关箱。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确保PE线的贯通性和内环线的检查。
问:防雷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答:防雷措施首先针对直击雷,通过避雷针引下线进行防护,并根据不同地区的雷暴日数来确定需要的防雷高度。同时强调利用自然接地体,如金属结构、塔吊、施工电梯等,可不设避雷针;落地式脚手架等也要做好防雷接地,利用转角处突出的外立杆引出接地线并与建筑物防雷组件电气连接。
问:如何预防电磁感应及电气设备屏蔽措施?
答:预防电磁感应需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并采取绝缘措施如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等。此外,对于有强电磁波源(如高压线、发射塔)的施工现场,要确保设备进入结构体产生的感应电得到有效防护,必要时增设临时屏蔽措施和接地。
问:人工接地体的要求及测试方法是什么?
答:人工接地体需满足垂直接地体深度要求,一般需达到一定深度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然而,实际检查中发现很多工地达不到规范要求,建议采用水平接地体,每一分不少于50公分,同时注意使用螺纹钢作为接地体的情况。最终要通过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是否达到规范规定的参数,确保防触电措施的有效性。
问:在组织设计中,对于隔离开关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的处理原则是什么?总配电箱和二级箱在设置漏电开关时有哪些原则?
答:在组织设计中,对于隔离开关短路过载的处理原则是总配电箱中的漏电开关设置在总路,而分路则不需要漏电开关,但必须要有隔离开关进行短路隔离。如果总路使用了HR3型或HR5型刀熔铡刀作为隔离,分路上则可以用普通的断路器。另外,总路和分路都应具备容量设计和短路过载保护。总配电箱原则上要求设置漏电开关,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全部为现场落地开关且易混乱跳闸时),总路可不设漏电开关,但总路和分路都应配备隔离开关。对于二级箱,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不带漏电开关的二级箱,仅作为动力或照明分配电箱;另一种是带漏电开关的三级保护二级箱,需注意的是,带有490漏电断路器的二级箱应尽量避免使用,因其供应商较少,且常用于特定大型设备,而非一般施工用电。
问: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二级箱?
答:选择和使用二级箱时,需确保其符合容量设计要求,避免“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发生。同时,二级箱应具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功能,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带漏电开关的三级保护二级箱。在具体选型时,要关注断路器是否具有明显可见的分段点,以满足隔离开关的要求。
问:对于移动式装机和塔吊等大型设备的用电安全有哪些监管要点?
答:移动式装机和塔吊等大型设备的用电安全监管要点包括但不限于:确保专用电箱正确设置并接入PE线形成TN-S系统,重复接地电阻要小于10欧姆;检查电缆固定和绑扎是否符合规范,特别注意大型塔吊可能存在的漏电参数过大问题以及施工电梯、变频塔吊等特殊设备的漏电保护设置。此外,还需关注施工电梯、电瓶车等移动设备的用电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问:在市政工程和高架桥工程中,我们使用的一些大型装机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答:这些大型装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一是装机未按规定设置漏电开关,尤其是大容量装机如计压桩机,其电机功率较大(75千瓦至55千瓦不等),在随机电箱中的漏电开关设置可能不符合安全标准,需要考虑设置为30毫安0.1秒以确保安全。二是小型钻机的漏电开关偏大,且未配备PE线和基地,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混凝土机械、打砖用搅拌机、砂浆机等设备均存在未配备专用开关箱、PE线和接地的问题。四是喷枪机械、混凝土搅拌站等也存在问题,如未设置独立的TN-C-S系统和PE线。
问:对于混凝土震动设备和焊接机械,现场监管时应关注哪些关键点?
答:在混凝土震动设备监管上,应确保使用防溅型漏电开关,并做到P线到位,救援手柄完善,移动式设备和电箱可以不做重复接地但必须确保P线连接到位。对于焊接机械,要重点检查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的有效性,确保二次电压降到24伏以下,并且移动式开关箱、隔离开关导入过程和漏电保护二次触电保护器以及P线的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施工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和绝缘鞋。
问:钢筋机械、木工机械以及其它机械设备在用电安全方面有哪些需要监管的要点?
答:钢筋机械与混凝土机械类似,需要注意开关箱、漏电开关、PE线重复接地以及电缆线的正确架设方式。木工机械同样要求专用开关箱、P线和漏电开关。此外,所有机械设备的用电部分都必须采用专用移动开关箱、P线和漏电开关,并确保电缆线不穿越钢筋,而是架空、埋地或穿管敷设。同时,对消防设备、潜水设备、降水设备、喷淋设备等各类设备的漏电保护措施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
问:关于生活区用电和配电线路的监管,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
答:生活区用电方面,厨房、宿舍和办公室的插座回路必须配备漏电保护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此外,板房的A级防护材料使用虽得到重视,但内部接地保护却常被忽略。在外电线路监管上,重点在于保证安全可靠的操作距离,避免高压线下作业和介入生活区域。对于架空线路,要注意绝缘导线的架设,电缆线路的埋地引入,以及操作过程中与高压线的最小间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加强对外电线路防护措施的监管,确保防护设施有效并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