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视频网

安全生产视频教育
高清完整安全视频请下载观看

安全心理学(二)

1
在线下载列表
下载帮助  会员免费下载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

时长:38:19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4-09-21

安全心理学(二)深入探讨了心理现象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制约,指出人类的不安全行为是由心理因素驱动的。其中,认知、情感、态度、气质、能力和性格等心理特征对行为及其后果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霍桑实验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理论,文章突出了心理因素对员工士气和满足基本需求对安全的重要作用。此外,讨论了感知错误和错觉对安全指导的负面影响,强调了提供准确信息以符合人类感知特性的重要性。情绪被认为是影响日常决策和行为的关键因素,不良情绪可降低理性思考和判断力,从而增加不安全行为的风险。态度的形成经历了从服从到内化的三个阶段,反映了态度对安全行为和事故发生风险的重大影响。气质和性格特征也与个体的行为模式、工作效率以及事故倾向密切相关。工作疲劳是另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作业强度、环境条件和个人健康状况等。最后,文章指出了事故心理的普遍性及其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强调了预防事故需要深入了解事故前后的人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心理现象如何影响与制约安全行为?  

心理现象对安全行为有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特征如认知、情感、态度、气质、能力和性格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及其结果,并进而影响和制约了行为的安全性。以霍桑实验为例,它揭示了工作报酬并非员工首要关注因素,心理因素才是影响员工士气的关键,工业管理方式逐渐开始关注和考虑人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与安全的关系是怎样的?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结构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它们呈金字塔排列,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随后是安全需要,然后是归属与爱的需要,接着是尊重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求满足的顺序及强度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倾向和安全意识。  

 

不良感知觉如何影响安全认知与判断?  

不良感知觉,如知觉滞后效应、判别失误、知觉能力缺陷、信息歪曲和遗漏、错觉等,会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不正确或主观歪曲的认知。例如,有色盲、近视等视觉障碍,以及听觉障碍等,都会影响人的知觉判断。此外,人的心智差异也导致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些情况,应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感知觉能力,并改善客观信息环境,使其符合人感知觉特性要求,从而有效指导安全。  

 

视觉错觉是如何产生并影响人们感知的?  

视觉错觉是指在观察特定图像时,由于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人们对图像的理解与其实际结构存在偏差的现象。例如,在一个旋转图形中,人们可能会错误地感觉到图形是在某个方向转动,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物理上的旋转。另一个例子是二维图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深度或动态过程,但从不同角度观察,点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大脑对视网膜接收的信息进行了非逻辑解读。  

 

情绪管理为何如此重要及其具体实践方法有哪些?  

情绪管理对于保障自身和社会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情绪常常成为驱动我们行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调控情绪能减少失误,提高判断力,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情绪管理,如学习放松技巧、培养积极心态、设置合理目标等,以及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以理解和控制复杂情绪。同时,了解不同情绪表达方式(如笑脸表示高兴,皱眉表示愤怒)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维护整体的社会秩序和安全。  

 

情绪如何影响人的决策安全性和人际关系处理?  

情绪状态(如心境、激情和应激)对人的安全具有显著影响。高亢的情绪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降低理性的分析能力,从而增加发生安全风险的可能性。例如,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情绪波动过大(如极度兴奋或沮丧),会严重影响其专注力,提高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此外,情绪还会调节人际交往方式,当双方因观点不合产生激烈情绪时,可能会因为情绪失控而采取冲动的行为,加剧矛盾冲突,甚至引发暴力事件。  

 

心理定势如何影响人们对地震的认知和恐惧感?  

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往往形成一个心理定势,即认为地震非常危险,这种认识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重大地震事件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当听到地震发生时,大众普遍感到恐惧和担忧。  

 

态度在安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态度对于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体现在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上。如果员工被动接受培训但未真正按照培训要求和规章制度执行,则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交通规则为例,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如逆向行驶,会大大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气质与安全之间有何关联?不同气质类型适合哪些职业?  

气质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不同气质类型的性格特征和体貌特点各异,从而影响到个体在面对安全问题时的行为表现。例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适合从事环境变化大、灵活性高的工作;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性格内向、情绪稳定,适合从事环境相对稳定、任务精细度较高的工作。此外,根据霍尔姆斯设计的生活事件与事故关系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与患病或事故发生的风险有关,且当累计生活事件单位值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增加患病或事故发生的风险。  

 

LCU累计值如何影响人体抵抗力及患病或受伤的概率?  

LCU(Living Condition Unit)是一种衡量生活条件指数的工具,通过对比分析得知,当LCU累积值在500至200时,患病或受伤的概率相对较小,约为9%至33%。随着LCU上升至超过300时,患病概率显著提高,可能达到50%到86%,表明此时身体抵抗力减弱。  

 

车祸组与对照组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有何差异?  

经过比对车祸组与对照组的数据,结果显示车祸组中涉及到人际关系问题和失去亲人的事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揭示了车祸可能对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性格特征如何影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性格作为一个人稳定且持久的存在方式,包括多种特质倾向性,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息息相关。例如,攻击性强、孤僻固执、情绪不稳、抑郁浮躁不安、马虎粗心、在紧急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感知思维运动迟钝、懒惰、懦弱胆怯以及疲劳等因素都被认为是易发生事故的性格特点。  

 

疲劳是如何影响人身安全的,并列举了哪些主要影响因素?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现象,表现为体力透支后的生理保护机制提醒人们休息。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作业强度与持续时间、作业速度、作业时刻、作业环境条件、作业类别以及个体自身的年龄、健康状况、作业态度、休息状况、作业熟练程度等。  

 

事故心理是什么,为何它在预防工伤事故中如此重要?  

事故心理是与事故相关的各种心理状态的统称,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据统计,约70%的工伤事故与人的生理状况有较大关联。因此,研究事故心理的分类、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对于预防工伤事故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事故前的心理状态有哪些?事故后工人的心理变化有哪些表现?  

事故前的心理状态包括但不限于错觉心理、无知心理、取巧逆反侥幸心理、屈从心理、麻痹心理、从众心理、逞能心理和疲劳心理。这些心理状态在事故发生前往往存在,但若未得到纠正,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矿车连接装置未检查导致的跑车事故案例。事故后,工人的心理变化多样,包括紧张心理(担忧事故影响与责任)、忘我心理(后悔未正确操作)以及文饰心理(通过掩饰行为来逃避责任)。此外,领导者也可能表现出虚荣心理(追求表面荣誉)和文饰心理(过度掩饰事故)。  

 

如何预防与消除事故心理?  

预防与消除事故心理的基本原则是“治本为主,标本兼治”。从根源上着手,通过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情感和态度,全面提高安全心理素质,改善群体安全氛围。同时,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对于一些严重的事故心理,可采取特殊的心理治疗法,如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真实案例,激发责任感,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使其在新的安全环境中得到感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