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时长:47:24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4-28
上海中心大厦的安全负责人强调了多重措施确保大厦安全,包括人防、技防和物防的结合。他们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制度,并建设了微型消防站,以应对不可预见情况,确保灭火、疏散和快速处理能力。大厦采用了高压重力供水系统、特殊疏散电梯、避难层和窗玻璃喷淋保护系统等先进防火设计,有效控制火势和疏散人员。此外,多次消防演练提高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和预案,上海中心大厦致力于构建安全的消防安全环境,为“守卫一栋楼,闪耀一座城”的目标做出了实际努力。
视频脑图
视频要点
在面对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如何通过完善的设计和管理确保高效处置?
我们强调要建立并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包括制度建立与落实,同时要针对单位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疏散预案和快速反应能力,特别重视微型消防站的建设。
上海中心大厦在消防安全设计和设施方面有哪些亮点?上海中心大厦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疏散系统?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先进的常高压重力供水系统,设有充足的水池和水箱以保障消防用水。其中,地下五层的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容量达到1234立方米,各楼层的消防水箱设计成逐级串联模式,并设有余量供应,确保平时及应急工况下的供水需求。此外,水箱开启由液位控制,具有互为备用和报警功能,同时具备类第二水源的功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消防供水需求。大厦内共有118部电梯,其中13部高速穿梭电梯在非应急状态下服务于常规办公,在应急疏散时可直达避难层,配合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实现快速有序的疏散。另外,电梯设计充分考虑了疏散需求,根据楼层分布与避难层对应,确保了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辅助疏散。
上海中心大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是一座集商场零售、会议活动、高端办公、酒店住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于2008年11月开工,2017年7月全面投入运营。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也是全球唯一一栋400米以上获得中美绿色双认证的建筑。
为什么这些穿梭电梯在火灾情况下可以用于辅助疏散?在火灾中,辅助疏散电梯如何运作以确保安全疏散?
这些疏散电梯经过了特殊的防火设计,如紧闭电梯的紧闭耐火极限达到3小时以上,电梯成本耐火极限达到2小时以上,并安装有火灾报警探测器(烟感和温感),前室设有防火门并与避难层分割。机房内还配备有高压细水雾系统保护机电设备,同时具备防烟措施。当火灾发生时,井道正压送风系统不启用以避免影响电梯缆绳稳定性和正常运营,但在避难层的电梯前室会开启正压送风防止烟气进入。若烟气蔓延至井道,则电梯将停靠首层并启动井道正压送风防止烟囱效应。此外,电梯还设有排水防水措施,井道下部设有大容积积水坑及多台排水泵确保排水通畅。
大楼的供电系统是如何保证火灾时的电力供应的?
大楼拥有两路110千伏市电电源互为备用,并能在断电情况下启用4台4层25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并组运行。所有供电线路均采用阻燃耐火型电缆,确保火灾时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和用电安全。
辅助疏散电梯的保养和检测情况如何?
辅助疏散电梯每15天进行一次细致保养,包括对所有电梯进行疏散模式切换的测试和检测,每年做两次质检报告,由上海市特警院进行专项检测,确保应急状态下的有效开启。
避难层除了作为疏散场所外,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避难层还是消防安全培训和宣传的重要基地,定期开展消防器材使用培训和社会公益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如“小小消防员”活动。
避难层的设计及其在火灾应急中的作用是什么?
大楼共有8个避难层,其中4个为强制避难层,4个非强制式避难层设计便于人员快速疏散。各通道、楼梯间均贴有提示标识以指导人员从容疏散,并启用语音系统辅助。避难层每4小时巡查一次,同时每周检查应急物资柜,保证物资充足有效。
大楼窗玻璃喷淋保护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功能是什么?
大楼采用双幕墙结构实现节能效果,内幕墙三层以下耐火极限达到1小时以上,四层及以上达到3小时以上。每块玻璃单元居中位置安装有动作温度为68度的喷头,设有独立实施报警阀组控制,15个喷头同时动作时设计流量为15.6升每秒。
消防泡沫塑管系统如何设置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大楼设有专用消防泡沫塑管系统,包括两根直径100毫米不锈钢竖管,从B5层直达126层,并在20楼、50楼和83楼设置电磁阀。消防车可通过专用泡沫系统结合器向泡沫管内供泡沫液,系统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输送泡沫液至指定楼层区域,提升火灾扑救能力。
史密斯涡轮增压消防车在高层建筑泡沫灭火方面的性能如何?豪斯科大功率消防车的表现如何?
史密斯涡轮增压消防车在达到240米左右的高度(相当于51层)时,其泡沫输送时间为379秒,吸液时间为87秒。使用两支泡沫枪时,射程为6米;使用一支泡沫枪时,射程可达10米。豪斯科大功率消防车在240米左右的高度下,泡沫输送时间为260秒,吸液时间为88秒。两支泡沫枪的有效射程是8米,一支泡沫枪的射程为12米。但在向338米高度(81层)的大楼供水时,实验未能成功。
实验得出的关于压缩空气泡沫车在超高层建筑灭火方面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是压缩空气泡沫车单车可以向大厦240米甚至更高处输送泡沫,但通过并联两辆压缩空气泡沫车实验效果不佳。可能原因包括底部压力过大导致泡沫过早吸液、大厦泡沫立管管径过粗以及泡沫滤管不适于供水。
上海中心大厦的消防设计有何特殊意义和实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建造和管理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超高层建筑,其消防设计包括密湖苏山医院和微型消防站建设。针对该建筑的高度,消防部门进行了专项测试,如压缩空气泡沫系统的测试,并制定了针对性的灭火预案。
超高层建筑如何通过固定消防竖管设置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以提高消防效率?
超高层建筑可通过设置固定消防竖管供压缩空气泡沫,从而充分发挥消防车辆能力,提升超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效率,并为相关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上海中心大厦的总控中心承担哪些职能?
总控中心集合了消防控制、治安监控、热线接报及楼宇自控等多种功能,是一个应急处置中心、消防控制中心、治安反恐指挥中心和热线接报接听中心,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处置。
上海中心大厦如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管理措施?
大厦设有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下设八个部门,每个部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在履行本部门职责的同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定期消防评估、隐患整改、标准化手册以及严格装修材料审核等措施,确保消防安全屏障的筑牢。
微型消防站的建设情况是怎样的?微站队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有哪些?
我们一共组建了48人的微型消防站,队员由专职消防队或现役、退役士兵组成,其中21人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证书。我们实行四班两运转制度,确保24小时值守,并采取总站加9个分站的部署模式,以实现三分钟内到达火警现场。此外,该微站还受到了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慰问,并荣获了一些荣誉称号。除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外,微站队员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消防设施的安全检查、二次装修巡查、商业用户三关一闭检查,以及对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巡查和严格的动火作业监督。
如何进行消防巡检工作?
我们采用了数字化系统——632FM智慧物业巡检系统,队员检查的情况和信息可以上传至系统,管理层可通过后台查看检查结果及反馈情况。
对消防维保单位有哪些要求?
我们要求消防维保单位配备一名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28名维保队员24小时驻守值班现场,并做到全员持证上岗。
消防实训室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大楼内有一个162平方米的消防实训室,用于定期开展消防设施技能培训。所有进入大楼的租户员工都会在这里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并在测试合格后才能获得门禁卡。
如何攻克垂直城市安全疏散难题?
根据国标要求,我们编制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成立了指挥部并设立了七个专业组,明确了各级火灾报警分类和预案分级情况。大楼内定期举行全要素应急演练,每次参演人数达1000至5000人,并与属地消防部门合作,针对危险性较高的设备层、避难层、商业后厨等场所设定演练场景,以提高楼内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检验预案有效性和实用性,增强应急处置与团队协作能力。
疏散演练得出的数据及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演练数据显示,水平疏散速度约为每秒1.2至1.5米,楼梯疏散速度为0.4至0.5米每秒。考虑到诸多不利因素,我们设计采用了辅助电梯疏散策略,在部分区域优先利用楼梯间疏散,而在三区到九区则将辅助疏散电梯用于疏散。这样测算下来,全员疏散时间约为一小时13分,大大缩短了疏散时间。
对做好高楼消防安全管理有何看法?
确保高楼消防安全需筑牢防线,重视预案和演练,微站建设也至关重要。要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因为楼宇越高,风险性和管理难度越大,需要更高的责任心和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整个大楼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