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视频网

安全生产视频教育
高清完整安全视频请下载观看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讲视频

1
在线下载列表
下载帮助  充值会员免费下载(高速)

关键词:防灾减灾

时长:37:51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5-09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讲视频简介:

中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特别是在每年5月12日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强调从个人到社会的灾害预防与应对能力。对话覆盖了防灾减灾日的历史、目的,分析了地震、洪水、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特点、危害及应对措施,分享了实用自救法则,强调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同时,涉及沙尘暴、泥石流等灾害,强调教育与宣传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中的作用。总之,强调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提升自我保护和灾害应对能力的重要性。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5月12日为何被设立为防灾减灾日,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月12日被设立为防灾减灾日,是因为这一天是中国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时间,通过设立这个纪念日,国家希望全社会对防灾减灾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每年以此提醒大家保持警惕,减少灾害损失。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国家官方设立的重要纪念日之一,强调安全警觉性和实际防范措施,体现国家对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视,并通过定期举办宣传教育活动来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每年都有所深化和变化,从最初的“减灾从社区做起”,到“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再到“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以及近几年的“减轻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直至今年的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这些变化反映出国家在防灾减灾理念上的不断进步和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尤其强调每个人都是防灾减灾的主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  

 

常见的灾害类型有哪些,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地震灾害?  

常见的灾害类型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台风、暴雨、干旱、龙卷风、雪崩、沙尘暴、雷电、火灾等。针对地震灾害,首先要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即地壳快速释放能量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在地震来临时,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躲在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用坐垫、枕头保护头部,同时及时断绝电源、煤气等,避免火灾发生。此外,在室内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暂避,待震动缓和后再有序逃生。  

 

在大地震发生时,为什么需要避开门柱、墙壁等看似结实的物体?在公共场所商场或地铁站遭遇地震,正确的行动方式是什么?  

因为这些物体可能因为地震结构问题而更容易倒塌,为了保障安全,应尽量避开它们。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他们接受过专业培训,知道如何引导大家安全撤离。  

 

地震来临时,如何驾驶汽车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要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并让出道路中间部分,以便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通行。  

 

在山边陡峭地段或海岸边地震时,应如何采取行动?  

要迅速感知地震或收到海啸警报后,远离山体和海岸,选择开阔地带作为安全避难场所。  

 

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徒步避难并携带物品?  

原则上应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和警察的带领下,采取徒步方式避难,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内,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地震活命三角区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一原理进行自救?  

当地震来临时,可利用大型沉重物体形成的狭小三角空间作为避难所,越结实的物体形成的三角形空间越大,生存机会越高。  

 

被埋在废墟中时,如何进行自救?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捂住口鼻头部防止窒息,节省气力等待救援,寻找和开辟通道逃离险境,并保持冷静,积极自救。  

 

雷电发生时,身处室外应如何寻找安全避难场所?  

室外防雷应远离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铁路轨道,不站在山顶、山脊或孤立物下,不接触金属物品,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双膝下蹲,身体向前倾,减少跨步电压风险。  

 

雷电灾害中,身处室内时有哪些实用防雷建议?  

室内防雷建议包括不宜在建筑物朝天面上活动、远离带电设备、紧闭门窗防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以及不使用弱电设备等。  

 

在火灾发生时,如果无法从安全通道逃生,应如何行动?身处火场时,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免受烧伤?  

如果无法从楼内安全通道逃生,可以利用窗帘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水管、广告牌、电线杆等爬下高楼,尽量避免跳楼造成的坠楼危险。当需要穿入火区时,应将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披在身上,这些湿织物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少烧伤的风险。  

 

为什么在高楼火灾中要避免使用电梯逃生?  

因为火灾时电梯可能会停电,且电梯井道可能成为烟囱,加速火势蔓延,因此电梯并非逃生的合适路径。  

 

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若所有出路被封堵,有何应对策略?如何预防在火场中被烟雾呛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躲入卫生间,因为卫生间内可燃物较少且有水源,利于存活。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沿地板爬行,因为烟雾比空气轻会上升,贴近地面的空气相对清新。  

 

如何判断火势情况以决定是否开门逃生?  

在逃出前,先摸一下门把手,若门把手是凉的,说明门外无火,可以开门逃生;若门把手是热的,则火势已到门外,不可开门。  

 

灭火器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干粉式灭火器的使用步骤是什么?  

常见的灭火器包括干粉式灭火器(适用于各类易燃可燃液体、气体火灾及电器设备火灾)、泡沫式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油类和固体可燃物火灾)和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类初期火灾,尤其是电气设备和精密仪器火灾)。使用干粉式灭火器时,应遵循“拔、握、瞄、压”四字诀,即拔掉保险销、握住压把对准火焰根部、瞄准后压下压把喷射,并在灭火后防止复燃。  

 

泡沫式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有何异同?  

泡沫式灭火器使用时需先轻轻取下灭火器,然后到现场操作;而二氧化碳灭火器则需将灭火器提至上风口处,呈垂直状态使用,注意不可横卧或颠倒使用。  

 

如何准备应对洪水灾害?  

在洪水来临前,应关注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备足食物、饮用水和日用品,制作救生装置,将贵重物品做好防水处理并随身携带通讯设备。  

 

洪水来临时,如何进行自救与逃生?  

洪水来临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应就近转移到高处暂避,如山坡、高地、楼房等,并设法报告方位和险情寻求救援;已被卷入洪水中时,要抓住固定或漂浮物寻找逃生机会;同时,要避免接触高压线铁塔或断头电线,以防触电  

 

台风来临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在台风来临时,应尽量避免外出,不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停留。如果开车,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住在帐篷中的人需立即收起帐篷并进入坚固结实的房屋避风。在结实的房屋内,要小心关好窗户,使用胶布贴成米字形以防窗玻璃破碎,并注意防雷措施。  

 

台风过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台风过后,要注意环境卫生,确保食物和水的安全。同时,要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  

 

什么是沙尘暴,以及其危害有哪些?  

沙尘暴是由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卷入空中,导致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0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包含沙暴(挟沙风暴)和尘暴两种类型。沙尘暴不仅影响交通、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  

 

面对沙尘暴,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应对?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戴眼镜、穿戴防尘手套和鞋袜。此外,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并注意个人健康,如勤洗手脸、多饮水、及时就医等,尤其出现慢性咳嗽、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泥石流是什么,其形成条件和危害是什么?  

泥石流是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地区,由于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危害表现为短时间内能造成道路、房屋受损,以及人员伤亡。  

 

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当泥石流发生时,应立即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山坡高地逃生,不要向下游走;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避开滚石和堆积物;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警惕远处山谷传来的异常声响;选择平整高地作为营地,远离危险区域,并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为什么要强调提高减灾意识的重要性?  

提高减灾意识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通过全社会参与的长期主动防御行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这里总结了哪些自救法则覆盖多种灾害类型?  

总结了十条自救法则,包括地震时躲避在桌子床下找空隙、洪水时加固堤坝、台风时进入地窖或坚固门窗后面、火灾时避免站在树下或靠近铁塔线杆、雷击时远离水源、暴雪时背风而行、疫情时保持警惕做好预防、龙卷风时迅速进入地窖或坚固掩体、防化时远离泄漏区域以及报警时说明详细位置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