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动火作业
时长:33:00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5-09
化工行业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着重于遵循国家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法规,如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 2022,将动火作业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依据危险程度分级管理。讨论涵盖动火前风险分析、安全控制原则、作业准备、个人防护、作业监控及应急准备。强调了固定动火区与禁火区的设定、动火作业管理制度、监督考核及定期评审更新的重要性。旨在确保动火作业安全,预防事故,保护生命财产,体现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过程管控、责任落实的核心理念。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是什么?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是化工行业进行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时,确保安全的重要依据,它基于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法规,如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 2022,是行动指南针和红线,旨在避免事故发生。
动火作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动火作业是在禁火区或非常规条件下,可能产生火花、高温表面或直接点火的作业活动,不同于日常家用烹饪,具有一定的风险。
动火作业都包括哪些内容?
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电焊、气焊、切割、打磨、除锈,使用喷灯、炉子等明火工具,以及烧管线、熬沥青、敲打物品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甚至临时用电若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也算作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是如何分级的?
动火作业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等级。特级动火通常在运行中的危险装置、管道、储罐上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或在重大危险源罐区防火堤内动火;一级动火则包括其他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及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二级动火为除特级和一级之外的动火作业,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装置停车、经过清洗置换并采取安全措施后,可按二级动火管理。
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有何区别?动火作业为何如此危险,其危险机理是什么?
固定动火区是在非危险区域划出专门用于动火作业的区域,便于管理;而禁火区则是绝对禁止动火的区域,如核心危险源区域。动火作业产生的点火能量若遇到合适的环境或易燃易爆物质,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火灾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才会发生;而爆炸除了需要点火源,还需要具有爆炸风险的物质,如爆炸物本身、不稳定化学品、爆炸性混合物或可燃粉尘等。
动火作业有哪些基本安全控制原则?
动火作业的安全控制原则主要包括隔离和阻断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尽量减少动火,采取拆移设备管线至安全地点等措施;特殊时段加强管理,如节假日、休息日和夜间升级管理;严格遵守“三不动火”原则,即无动火票不准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准动火、安全措施未落实不准动火。
如何做好动火作业的风险分析和准备?
首先进行作业风险分析,论证是否必要动火并识别风险点,包括分析周围可燃物、易燃物及爆炸性物质情况,并考虑作业环境、工具、人员等因素。然后制定与风险等级匹配的安全措施,采用JHA或JSA方法深入分析。此外,参与作业的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受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特别强调监护人应经过专项培训并具备相应经验。最后,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才能开始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前如何进行能量隔离?
动火点的能量隔离是通过倒空隔绝、清洗、置换等方式清理内部危险化学品,确保设备内部和外部动火点周围的可燃物、电缆桥架、孔洞等都已检查清楚并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管线,应加蒙版或拆掉管线以彻底断开,避免仅依赖水封或阀门,因可能存在阀门漏气或水封失效的风险。
动火现场的安全环境准备有哪些要求?动火分析与检测的标准是什么?
现场的安全环境准备包括检查梯子、栏杆、平台、盖板等是否结实可靠,临时脚手架需确保安全且不得改动各种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如超过安全电压的需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同时,作业前需对动火点进行气体分析,确保无残留可燃气体,并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分段采样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开始时间间隔不能超过30分钟。动火分析的合格标准为:若被测气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其浓度不能超过0.5%;若爆炸下限小于4%,则浓度不能超过0.2%(体积分数)。此外,氧气设备内的氧含量不得超过23.5%。分析人员应对结果负责,填写取样位置、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确认,使用的检测仪也需符合国家标准且合格。
审批和签发安全作业票的关键点是什么?
审批人需到现场审批,核对审批级别、环节及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正确落实。对于特级、一级动火作业,还需实施更高级别的管控措施,如领导带班、严格控制作业人数、制定专项方案,并按权限逐级审批,严禁代签。安全作业票是动火作业的通行证,审批后方可开始作业。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如何管控和防护?
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装备,并设置警戒隔离区及警示标志。控制现场人数,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照明需充足且防爆。工具使用上,乙炔瓶、氧气瓶等必须完好无损,附件齐全有效,按照规定距离放置,并严禁沾油污。临时用电设备、设施要使用相应防爆等级的产品,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在受限空间或高处动火时,还需考虑防火、防坠落等全方位风险管控措施。
在进行拆除管线和动火作业前,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拆除管线和动火作业前,首先要明确管线内的介质及其危险特性、工艺条件和管线走向。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管线吹扫干净、置换彻底,使用盲板隔离或断开管线,并做好标识确认,特别是对长管线或有盲端死角的要分段确认。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接收可能残存的物料。
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的风险分析和管控措施有哪些要点?
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的风险分析要深入,管控措施要有效。首先,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必须清空、置换、吹扫并分析合格,同时用盲板隔绝或拆管断开。作业时保持良好通风,严禁向受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对于可能产生危险物质的受热分解物,要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防护措施。若设备内部有可燃构件或防腐内衬为可燃材料,防火隔绝措施需加强。作业过程中若设备可能释放危险物质,需进行连续检测,并确保设备内动火电源断电、上锁、挂牌,严禁携带氧气瓶等物品入内。
在涉及可燃性粉尘环境的场所动火,应如何确保安全?
在涉及可燃性粉尘环境动火前,作业场所10米范围内的可燃粉尘必须清除干净,涉及粉尘的设备停止运行,作业区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动火完毕后全面检查设备内外部,防止热熔焊渣遗留引燃粉尘。作业期间和完成后冷却期间,严禁粉尘进入明火作业现场,满足GB15577标准要求。
动火作业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动火作业监护人是安全的眼睛和耳朵,作业期间必须专人监护并佩戴明显标识。监护人需检查监督作业人员行为和现场安全条件,负责安全协调和联系,遇到气体浓度超标、设备故障等情况有权立即终止作业,采取应急措施。监护人不能擅自离开现场,作业暂停时要收回作业票,做好交接,跨班次时要签字确认,提倡使用视频监控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动火作业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应急处置预案是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确保作业现场消防通道、行车通道畅通,配备齐全的应急器材设施,如灭火器、蒸汽袋、防火毯、干沙、气体检测仪等,并与控制室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跑料、串料、泄漏等,必须立即终止作业,采取拉闸断电、关气瓶阀门等安全措施,并组织人员迅速撤离。
动火作业发生变化时,应如何重新办理作业票?如何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风险?
当作业人员、内容、范围、地点、安全作业票有效期或工艺条件、作业条件、作业方式、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并进行危害分析、核对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动态管理,风险始终可控。在动火作业与其他危险作业同时发生时,要特别注意禁忌交叉作业,如油气罐区动火不能同时进行切水取样操作。严格控制交叉作业的安全距离,并指定总协调人统一管理,采取可靠隔离措施,确保信息畅通。涉及多个工种、层次交叉作业时,需综合辨识风险并制定落实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动火作业暂停和结束后的管理要求有哪些?
动火作业暂停或人员离开现场时,需关闭乙炔瓶、氧气瓶阀门,逐级断电并上锁,确保现场安全。受限空间内动火结束后要带出气焊枪,消除可能遗留的高温物体和其他危险因素。重新开始作业前需重新确认环境条件和安全措施。作业结束要恢复安全设施,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进行验收签字,做到善始善终。
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是如何划定和管理的?
固定动火区需经过审批并设置明显标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辨识评估,符合安全距离和实体防火墙隔离等要求。禁火区由企业制度明确划定,根据危险程度设定,重点管控场所要按GB50058标准识别划定范围并设置标识。进入禁火区的点火源严格管控,人员、服装、工器具等需满足防火防爆要求。
如何建立完善的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应建立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包括职责分工、作业许可范围、管理流程、风险管控措施、许可类别、分级审批权限、作业实施、人员培训、资质要求、检查监督考核等内容,并可实行固定动火日管理或集中动火区管理。同时,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提升相关人员能力,奖惩分明确保制度落地,定期评审修订管理制度,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章节速览
00:00 化工行业动火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讨论了化工行业中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强调了动火作业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各类活动,如电焊、气焊、切割、打磨等,以及非防爆电气设备使用引发的电火花风险。指出动火作业需严格遵守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法规,如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和GB30871 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确保作业安全,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02:01 动火作业的分级及其危险机理
动火作业根据危险程度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动火涉及高风险生产装置或区域,一级动火针对其他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而二级动火则是在较低风险情况下进行。动火作业的危险源自于点火能量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具体包括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要素的结合。可燃物可能包括甲乙丙类介质,助燃物主要是氧气或其他化学助燃剂,点火源则是动火作业产生的火花或高温。此外,爆炸风险来源于直接爆炸物、不稳定化学品、爆炸性混合物以及可燃粉尘等,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遇点火能量会引发爆炸。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的概念也被提出,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动火作业的风险。
04:56 动火作业的安全控制原则与操作指南
动火作业在潜在高风险环境中进行,因此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控制原则,包括隔离和阻断、减少动火、考虑天气和时间因素以及严格遵守三不动火原则。此外,作业前需进行详尽的风险分析,评估是否必须动火、周围环境中的可燃物和易燃物,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推荐使用JHA或JSA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并据此制定与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安全管控措施。严禁在风险识别不全、措施不完善或条件变化时未重新分析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08:17 确保作业安全:人员资质与物的隔离措施
对话强调了在进行特种作业时,人员资质和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指出电焊工、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需接受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对有职业禁忌症者应避免参与作业。对于作业环境,必须进行能量隔离,通过处理危险化学品、加装蒙版或拆卸管线等方式确保动火点的安全。此外,还提到了设备内部动火时需采取防火隔绝措施,以及在设备内部动火时需断开总电源并上锁挂牌,防止误操作。
11:48 确保作业安全:动火作业的全面安全检查与管理
在确保能量隔离后,重点检查作业现场的武器和阵地安全,包括梯子、栏杆、平台、盖板等设施的坚固性,以及脚手架、起重机械、电焊机等设备的安全技术规范符合性。特别强调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安全和一机一闸一保护的实施,防止触电。动火分析与检测是关键步骤,要求对动火点进行代表性气体分析,确保无残留可燃气体,大型设备或管线需分段采样分析,环境动火和设备外壁动火的分析范围为10米内。动火前的气体分析间隔不能超过30分钟,作业中断后需重新分析。合格标准依据气体爆炸下限确定,不合格不得作业。审批和签发安全作业票需现场进行,风险较大的动火作业需落实更高级别的管控措施,作业票为动火作业的通行证,确保整个作业过程安全进行。
14:54 动火作业的安全管控措施
在进行动火作业时,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至关重要,包括安全帽、焊接面罩、防护手套等。作业现场需设置警戒隔离区,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并控制现场人数,确保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对于高风险作业,如特级动火作业,需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确保安全、防火、防爆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作业工具如气焊割工器具、电焊机和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也需遵循严格规范,防止触电和火灾的发生。
18:23 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
在进行动火作业时,需要确保设备或管道内保持微正压以防止空气倒灌,并严禁在含有受热分解或自爆物料的环境中动火。作业期间应对现场环境气体进行连续监测,并针对高处动火作业采取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细致的管控措施,包括清理可燃物、使用实体隔离、接火盆和防火毯等。此外,动火作业前必须彻底清理管线内介质,用盲板隔离或断开管线,并在受限空间作业时,确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清空、置换和分析合格。在涉及可燃性粉尘环境的场所动火时,需清除作业场所10米范围内的可燃粉尘,并有效分开作业区段与其他区段,确保没有热熔焊渣遗留,防止粉尘被引燃。整个动火过程需遵循GB15577标准要求,确保安全。
22:16 动火作业监护与安全管理指南
动火作业期间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需佩戴明显标识,负责检查监督作业人员行为和现场安全条件,遇异常情况立即终止作业并采取应急措施。作业现场需配备齐全的应急器材和设施,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与控制室保持密切联系。作业变化或超过作业票有效期限需重新办理作业票。作业暂停或结束时,应确保现场安全,关闭气瓶阀门,断电并上锁,恢复安全设施,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进行验收。整个作业过程需遵循动态管理,确保风险始终可控。
26:22 动火作业与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动火作业在与其它危险作业同时进行时需特别小心,避免禁忌交叉作业,如在油气罐区动火时不应同时进行切水取样,动火点附近应禁止排放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以及进行溶剂清洗、喷漆或可燃粉尘清扫作业。在场内铁路沿线动火时,若危险化学品火车经过或停留,作业应立即停止。多个工种或层次交叉作业时,应指定总协调人统一管理,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信息畅通。若动火作业涉及受限空间、临时用电或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需同时办理安全作业票,综合辨识风险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27:53 企业固定动火区与禁火区的管理规范
为了有效管理企业的动火作业,一些企业设立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固定动火区需经过审批并设置明显标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且必须远离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设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距离危险场所至少30米,室内需用实体防火墙隔开,室外道路需畅通。生产装置区需安装带声光报警的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区内不得存放可燃物,防火措施需完善,责任人需明确。禁火区则为绝对不能动火的区域,需根据危险程度明确划定,重点管控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需按GB50058要求识别和划定范围,并设置明显标识。在生产运行期间,对进火区的点火源需严格管控,进入禁火区的人员、服装、工器具、通讯器材、车辆等需满足防火、防爆、防静电要求。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执行。
29:51 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该对话详细阐述了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的构建,包括职责分工、许可范围、管理流程、风险管控措施、许可类别和审批权限等内容。提出了固定动火日和集中动火区管理的建议,并强调了监督考核、专业作业监督队伍的建设、PDCA循环提升机制、奖惩制度的重要性。此外,还讨论了制度的定期评审修订、安全作业票的规范使用以及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过程管控、责任落实的核心理念,旨在保障动火作业安全,预防事故,保护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