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1:25:56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3-20
消防安全在高校校园中显得尤为重要,对话中强调了预防优于救灾的理念,并通过列举近年来高校火灾频发的实际案例,突出了消防安全教育的紧迫性。特别关注了宿舍、实验室等火灾高风险区域,指出了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的火灾风险。通过高科技手段,如AI机器人和VR技术的应用,展示了消防安全教育的创新方法,强调了掌握正确逃生技能的重要性。对话还引用了专家和院士的寄语,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消防领域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子投身于消防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整体而言,这段对话综合运用了实际案例、科技展示和专家寄语,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内容要点
问:在校园火灾发生的情况中,哪种场合的比例最高?今天公开课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哪些人?
答:根据数据统计,在校园火灾总数中,高校发生的火灾比例最高,甚至超过整个校园火灾总数的4分之1以上。本次公开课主要针对的是高校的安全管理人员、教职员工以及广大学生。
问:为什么在大学校园里,宿舍成为发生火灾的主要场所?
答:宿舍是大学校园中发生火灾起数比例最高的地方,主要因为日常生活中师生们使用电热水壶、充电宝等电器设备较多,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就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问:如何预防充电宝着火?
答:预防充电宝着火要做到“买合格产品,按规范使用”,即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产品,并注意不要长时间过度充电,避免随意摔打挤压,一旦发现鼓包或过热情况要立即停止使用。
问:小功率电器如氛围灯是否可能存在火灾风险?
答:虽然小功率电器看似安全,但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线接头易发生弯折、老化或绝缘破损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电路短路、漏电或接触不良,进而引发火灾。因此,使用小功率电器时也需要特别小心。
问:卡式炉的主要危险部位是什么?
答:卡式炉最危险的部位是装有丁烷气体的小气瓶,因为丁烷气体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且受热膨胀可能导致气瓶超压引发爆炸。
问:气瓶底儿缺失是否说明发生了爆炸?
答:气瓶底儿缺失可能是由于爆炸导致的,但通过观察发现气瓶周围没有明显的燃烧痕迹,因此不能确定是由于爆炸造成。
问:烟头是否可能是起火点?
答:虽然烟头表面温度高,容易引燃可燃物,但这个案例中的烟头保持完整且无燃烧蔓延痕迹,所以推测烟头不太可能是起火点。
问:宿舍为何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如小太阳?
答:大功率电器如小太阳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连接导线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绝缘层燃点时会引起火灾。此外,电器功率越大,电流越大,火灾风险越高。
问:电线的存在能否说明是接线板漏电引发火灾?
答:电线的存在并不能直接证明是接线板漏电引起火灾,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他线索来判断起火原因。
问:根据火灾现场情况,是否可以锁定接线板为起火点?
答:根据左右两侧火灾荷载量对比、墙面清洁燃烧痕迹以及接线板所在位置烧毁更严重等细节,可以初步锁定接线板为起火点,但还需进一步找到物证和鉴定结果确认起火原因和起火点。
问:如何通过喷溅熔珠判断接线板内部发生了短路?
答:当导线发生短路时会产生电弧,高温会使短路点处金属导线融化并飞溅出金属液滴形成喷溅熔珠。送检后得出电热熔痕结论,基本可以确定是接线板内部接线短路导致火灾。
问: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答:高校应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和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及责任人;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消防演练;所有师生员工需提升消防安全意识,掌握自救逃生技能;同时,对动火作业等高风险行为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引发火灾事故。
问:学校如何做好动火防范工作?
答: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动火审批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火施工作业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正确处置并疏散人员。动火单位需服从高效管理,在作业前对人员和资质进行审批,作业过程中隔离可燃物、设置灭火器材,并在作业后及时清理现场,防止遗留火种。
问:现场消防演练情况怎样?
答:消防演练以真烟真火的方式让参与者感受火灾带来的震撼与危险,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尽管是演习,但它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潜在消防隐患的查找与防范,以及提升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问:第二现场的防火排查情况如何?
答:在第二现场,八位同学在20分钟内发现了9处消防安全风险点,并将排查结果提交。其中第九处风险点隐藏且难以察觉,但通过消防演练实践让大家体验到了火灾的严重性与防范的重要性。
问:逃生避险的关键是什么?
答:逃生避险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采取“逃”和“避”的措施,其中热学、光学、燃烧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对于理解火场烟雾扩散、热气流动及人员疏散规律至关重要。此外,个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意识判断力也是成功逃生的重要因素。
问:在动画视频中,为什么10楼出现了大量烟雾,而其他楼层没有?
答: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中故意将10层楼的长闭式防火门设置为开启状态,而其他楼层则是关闭的。当火灾发生时,烟雾在垂直向上传递的过程中,由于防火门的状态差异,导致10楼充斥着烟雾,以此来强调长闭式防火门保持常闭的重要性。
问:烟气在火灾中的温度有多高,对人体有何影响?
答:火灾中的烟气温度非常高,实验视频显示火焰区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烟气区温度也高达600摄氏度以上。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对这样的高温无感,但吸入60摄氏度以上的烟气会对呼吸道造成灼伤,引发气管支气管发炎充血,甚至导致窒息。
问:烟气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何时会达到60摄氏度的危险阈值,并对人员构成威胁?
答: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仅需150秒的时间,走廊上方烟气层的温度就可能达到60摄氏度的危险阈值,这将对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烟气具有很强的遮光性,会显著降低可见度,使人处于恐慌状态,无法做出正确的逃生选择。
问:火灾烟气中含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它们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答:火灾烟气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吸入后会逐渐导致身体缺氧,意识模糊,丧失逃生能力。此外,还有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接触或呼吸后会引起眼睛、鼻子和口腔的流泪、打喷嚏和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逃生避险。
问:保温材料火灾的危险性有多大,具体有哪些数据支持?
答:近五年全国共发生保温材料火灾3353起,造成123人死亡,平均每27起保温材料火灾就造成一人死亡,致死率远高于火灾平均值。例如江西新余冷库火灾事故中,39人因氰化物中毒死亡,这突显了保温材料火灾的严重性和潜在威胁。
问:所有保温材料遇火都会燃烧吗?如何区分不同等级的保温材料?
答:不是所有保温材料遇火都会燃烧。根据国家燃烧性能标准,建筑材料可分为A级不燃、B1级难燃、B2级可燃、B3级易燃四个等级。例如,聚氨酯保温材料在火灾中表现出易燃性,但在实际应用中,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保温材料并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可以降低火灾风险。
问:在逃生避险方面,有哪些科学正确的逃生示范和建议?
答:在逃生时应保持冷静,不要贪恋财物,利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熟知安全出口位置并快速逃离。若火势过大无法扑灭,需立即逃生并通知同楼层熟睡的同学。同时,使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并注意逃生姿势,优先选择低姿或俯身低姿穿越烟雾区域。遇到长闭式防火门,逃生时应随手关闭防止烟气进入疏散楼梯间。在逃生过程中,务必避免乘坐电梯,利用楼梯或相对安全的房间等待救援,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火势蔓延至房间内,如浸湿毛巾堵住门缝、浇水降温等。一旦成功逃生,应尽快撤离至空旷区域集结,并熟练掌握火场逃生技能,做到临危不乱,科学逃生。
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险情时更好地逃生?
答:在实际建筑中,我们要避免疏散通道被堵塞,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因为视频中显示的楼梯间堆放杂物、安全出口上锁等情况会大大降低逃生避险的成功率。
问:刚才提到的视频中,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否为最佳选择?
答:湿毛巾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和降温作用,但不建议专门为此准备湿毛巾而延误最佳逃生时机。如果没有湿毛巾,更实用的选择是使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问: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如何正确佩戴使用?
答:首先打开真空包装袋(一次性产品,有效使用时间为15到30分钟),拔掉两端橡皮塞,戴好呼吸器,确保鼻子在适当位置,最后拉紧袋子以正确佩戴。
问:对于初期火灾,大学生应该选择参与灭火还是优先保证自身安全撤离?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大学生在遇到初期火灾时应有组织地参与灭火工作,但在任何情况下,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若火灾处于初期阶段,可利用消防设施器材灭火;若火灾猛烈燃烧,则应迅速撤离现场。
问:在使用灭火器时,应该注意什么操作步骤?
答: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拔掉保险销,握住软管根部,压住把手,对准火焰根部进行喷射灭火。
问:如何正确利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
答:使用室内消火栓时,需打开箱门取出水袋和水枪,展开消防水带,将水带连接出水口并接好水枪头,一人奔向起火点,另一人打开阀门进行灭火。
问:在遇到不同类型的火灾时,应采取怎样的逃生方式?
答:当遭遇如机房、档案馆、实验室等场所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头正肩松、背挺直、摆臂自然90度、直抬腿前麦掌着地,即快速有序地逃离现场。
问:气体灭火系统启动后,人员应如何行动以确保安全?
答:当气体灭火系统启动后,房间会自动关闭门窗并释放气体灭火剂,若人未能及时逃生,可能因气体浓度过高而发生危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逃离现场。
问:对于校园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应如何维护管理?
答:日常不仅要学会使用消防器材,还要保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如消火栓箱被当作储物柜、感烟探测器未拆掉出厂保护罩、喷淋头被当作晾衣钩等问题,以及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问:学校应如何做好消防应急处置预案和相关准备工作?
答: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消防应急处置预案,建强应急消防处置力量,配齐消防设施和器材,并鼓励同学们加入志愿消防服务队,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
问:科技如何助力消防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答:空间信息技术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具有巨大潜力,如高分遥感监测可实时监测火情,北斗导航与无线通信技术帮助火势预测与灭火方案制定。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消防安全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发展。希望青年学子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科技解决消防领域的新问题,推动消防科学进步,为守护人民财产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