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起重机械
时长:1:36:45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1-05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集中于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的发展历程、面临的安全问题及未来管理挑战。强调了在安全监管中增加标准节数量列的必要性,以提高监管效率和现场监督质量。同时,讨论了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线率,提倡使用可视化技术提升效率。针对高空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提出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承担更多责任,并寻求同行意见以推进安全管理进步。对话深入分析了行业现状,提出了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建筑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安全水平提升。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建筑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塔式起重机是如何起源并发展的?
建筑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分别是:(1) 起重机的历史和发展,以帮助大家理清建筑起重机械的技术脉络和管理思路;(2) 起重机械方案编制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3)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结合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进行分析;(4)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和方向。塔式起重机起源于欧洲,在建国后我国引进了前苏联的2到6吨的行走式动臂塔式起重机。随后在80年代又引进了法国的技术,如F023B和X336B两种型号,这些奠定了我国起重机制造的基础。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超高层和群塔作业增多,出现了可以带载变幅的动臂塔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在结构上从一次超静定结构转化为简单的悬臂梁结构,减轻了起重臂的重量,便于群塔作业。
平头塔机与动臂塔机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劣势?
平头塔机的优势在于其结构简单,易于拆解,尤其适用于城市改造和狭小施工场地,而动臂塔机则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起重效率。然而,动臂塔机的起重臂结构自重较大,但在设计和加工技术提升后,其重量也在逐渐减轻。另外,动臂塔机在更换地点时,由于起重臂可以带载移动,虽然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升降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如何?
施工升降机也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发展而来,从最初的SCD200型号到如今实现无专人值守、自动停层等功能,尽管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必须有专人操作。目前,施工升降机在制造水平、电机性能、传动系统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受限于法规要求,仍无法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建筑起重机械标准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
建筑起重机械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部分构成。其中,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遵循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等均参考了国际先进标准如ISO和EN,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例如,塔式起重机有三个主要标准:设计规范、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以及通用的安全规程;施工升降机有两个主要标准:人员可进入的货用升降机和人员不可进入的货用升降机标准。此外,还有针对各类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规程等其他相关标准。
林甸规程对输电线防护架的部分规范有哪些要求?住建部近年来对起重机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林甸规程在零件规范中对于输电线防护架的要求严于现行所有起重机行业规范,虽然这个规范的要求可能略显严格,但其安全性要求较高。近年来,住建部公布了一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套件目录,并限制了龙门架顶架式物料提升机在25米及以上的工程使用。此外,强调了微大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起重机械方案的编制、执行以及对超微大工程的划分,并针对起重机方案做深入分析和解释。
什么是“非常规起重设备”以及其应用实例有哪些?
非常规起重设备指的是在常规起重设备无法满足作业需求时,采用特殊方式起吊工件,例如在地下室移动大型机组设备或古树苗木的移栽等特殊起重工作。同时,对于超高层建筑中塔吊拆除、安装以及起重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起重吊装工程,需进行专家论证。
房屋市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涉及起重机的部分有哪些内容?
主要针对我所编写的起重机械部分进行分析,特别关注了超常规起重设备的使用标准,如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联合吊装作业的限制条件及其安全技术管理责任。
关于起重机械方案编制和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方案编制应依据TSG等相关法规标准,清晰阐述安装工艺、工序、工坊和人员配备等内容,并强调方案的可执行性。建议方案编制人员在编制完方案后进行实训操作,以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方案中应明确起重机械的使用说明书及设计参数,确保施工企业在适宜环境下使用设备,避免因违反使用条件导致事故发生。
起重机械验收程序有何特点?
验收程序特别强调进场后安装前的验收,尤其是对连接螺栓的检查,以防因螺栓缺失导致安全事故。此外,使用说明书对于正确操作和维护起重机械至关重要,用户应按照说明书中的使用条件和维护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异形塔机是什么,它的制作和使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异形塔机是指根据特定项目需求定制的非标准高度或形状的塔式起重机,比如在有限空间内需要建造高楼时,可能需要80米高的塔基。这类塔机可能是基于现有型号改造而成,增加了加强结构件,因此在启动能力、地耐力等方面需按制造厂家的技术说明文件进行调整,并且在监管过程中需核实其编制依据。
在监管工作中,如何全面考虑和应对起重吊装作业中的危险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并管理好诸如装载机、叉车等辅助设备?
监管人员需与施工企业密切配合,全面了解并关注安装方案中的环境因素,如空中障碍、地下情况以及周围设备和人员分布。此外,要明确工程特点,尤其是最大起重量、最大力矩以及最危险的吊装环节,例如对于某些特殊结构,重心位置可能导致吊装过程中出现不垂直就位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钢索调整被吊物体的姿态以保证其在空中能处于垂直状态以便连接。施工中使用装载机、叉车等设备时,也要关注其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如确保插杆长度适中、接长部分稳固可靠,避免轻翻载荷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方案中要详细列出工具的数量规格和使用资格,强调使用前的安全检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如何合理设定安全工作管理区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应明确标示出起重机作业区域,并实施有效的封闭措施,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造成意外伤害。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有效的安全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吊装过程中,如何确保关键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确保所有起重吊装工具如倒链、钢丝绳等在使用前经过严格检查,符合安全标准,不得使用存在磨损、裂缝等缺陷的工具。尤其强调在吊索使用中,不同组吊索的计算可能与现场实际应用存在差异,应避免复制粘贴错误,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关于调试和验收阶段,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载荷试验?
在调试和验收阶段,应针对起重机械做125%载荷试验,而非简单地采用与设备额定载荷相等的载荷进行试验。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应合理安排载荷来源及吊具配置,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筑起重机械事故中,违反操作规程和无资格人员作业是否是主要问题?
是的,建筑起重机械较大及以上的事故中,违反操作规程、无资质人员作业是主要原因。施工企业往往过于强调设备的新旧程度,忽视了租赁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这导致了违法拼装和拼凑的现象出现。
塔式起重机整机轻翻事故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承担何种责任?
当塔吊发生整机轻翻事故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直接面临安全责任问题。尽管这是施工租赁公司的安装问题,但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他们对基础的重大安全隐患负有责任,一旦附着出现问题,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在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上,目前做得较好的环节是什么?根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一部分涉及的是什么内容?
目前第三方验收和检查做得比较好,安装质量相对控制得较好,但在拆除和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施工升降机和塔机顶升事故中,现场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第一部分主要涉及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特别是基础不牢导致的重大安全隐患,强调了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在基础上的忽视问题。
塔式起重机的独立起升高度、附着间距和最大悬臂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为什么?
规范要求这些参数是为了确保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若不符合规范,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施工升降机拆除作业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问题?
施工升降机拆除作业常见问题是超拆卸作业人员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逐节拆除标准件,导致扶墙架与导轨架分离,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安全范围。关键问题包括未对结构件、顶升机构进行检查,以及安装工人未按规范流程及时安装固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失效的情况有哪些依据?
依据包括166号令的相关条款,以及具体的事故案例,如施工升降机超拆卸作业人员未按规范操作导致的重大事故,这些都体现了安全装置失效的问题。
塔机倒塌事故中,基础预埋螺栓断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预埋螺栓断裂的原因在于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差,施工人员使用大锤敲击螺栓以调整间距,造成螺栓早期隐性损坏。解决方法是采用模具定位预埋螺栓,确保其准确无误地安装。
在方案中如何检查螺栓,并且不同类型的螺栓有何区别?
对于螺栓的检查,首先关注的是其是否装好,即是否存在缺失。此外,对于高强螺栓,除了检查预紧力矩是否达到要求外,还需要注意防松措施。例如,单螺母并不一定符合要求,而双螺母可能是常见的防松方式。对于光杆穿过的结构,其要求与螺栓预紧力矩导致的摩擦力不同。
高强螺栓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预警力矩和一次性使用的情况如何解释?高强螺栓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哪些挑战或误区?
高强螺栓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达到预紧力矩来提供足够大的摩擦力以防止部件滑动,若达到预警力矩,则会导致螺栓产生塑性变形以增加承载能力,此时高强螺栓只能一次性使用。实际应用中,由于高强螺栓可能涉及复杂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条件,比如在起重机回转支撑中的应用,大部分时间其工作状态并未达到预警力矩。此外,产品安装质量、设计制造中的安全储备以及材料选择(如高强钢)和加工工艺等因素,都会对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施工升降机顶置传动机构出现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施工升降机顶置传动机构出现的问题是连接耳板缺少一条竖向焊缝,这表明设备在设计制造阶段可能存在安全储备不足的情况。尽管起重机械本身具备较大的安全储备,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新设备都能达到同样的状态,例如采用新的材料、工艺等手段可以提高安全性,但也需要考虑企业实施能力及产品选择的问题。
如何从监管角度分析设备隐患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管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设备隐患产生的原因,如上述案例中的吊篮平台超载问题,很可能源于运输、安装过程中的问题,而非使用过程中的偶然事件。因此,应通过对安装公司的其他设备进行检查,查找是否存在类似隐患,并强化施工方案的审查,确保安全工作载荷得到满足,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吊篮安全绳的弯折问题会对设备运行造成何种影响?
吊篮的安全绳若出现弯折,会导致钢丝绳受力不均,降低承载能力,进而可能引发安全锁打开、提升机构失效等问题。而工作绳的弯折同样会影响提升效果,因为吊篮的工作原理基于钢丝绳与提升机之间的摩擦力,若钢丝绳松弛或变形,则会显著降低摩擦力,影响提升能力。
钢丝绳卡的使用及其对钢丝绳的影响如何?
钢丝绳卡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便于安装拆卸,但在保证钢丝绳能力方面是最低等级的连接方式,因为它会直接造成钢丝绳变形,降低其承载能力。相比之下,其他行业更倾向于使用如铸造合金等方法来连接钢丝绳,以避免结构破坏和承载能力下降。
安全帽在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安全帽前面的三个钢丝绳卡子的作用是什么?
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当其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时,由于动摩擦系数低于静摩擦系数,若不施加外力,安全帽可能因摩擦力变化而无法停止运动。因此,当安全帽出现拉直情况时,需要立即处理以防止其完全松脱。安全帽的正确性主要在于前面的三个钢丝绳卡子必须数量足够且安装牢固,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固定。
对于施工现场钢丝绳长度不一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为了解决钢丝绳长度不一导致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不同颜色的钢丝绳卡环来标识,方便工人快速识别和正确安装,从而减少错误。
施工起重机械事故频发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有哪些?
施工起重机械事故多因违章操作引起,尽管监管人员努力,但培训人员的能力和数量仍有待提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确保起重机械处于良好状态,与制造企业合作解决特殊方案和技术培训问题;二是加强工程技术与安全协调工作,推动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实践;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机械设备和特种人员管理,比如实现电子证照化;四是推广先进的技术手段,但需谨慎对待安全监控设备的“停”功能,因为许多设备并不具备有效判断能力;五是解决特殊附着装置的设计难题,需要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计算。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施工安全监管?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施工安全监管,可以采用如“标准节数量”等具体指标来辅助监管工作,让安全监管人员能直观了解现场情况并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强调监控系统应基于数据计算过程并给出结果,关注监控系统的在线率以评估其有效性,而非简单堆砌大量安全数据。
面对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兴设备的出现,应如何管理和监管?
对于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兴设备的管理,应当让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应能力,并鼓励他们承担起更多责任。尽管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未来这类设备将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探索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