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1:26:04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1-05
在基坑工程安全管理中实施“双预防工作机制”至关重要,它通过有效预防措施,可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机制包括基坑工程事故介绍、政策依据、技术和管理措施、案例分析及总结,着重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识别风险与隐患,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该机制与微大工程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安全管理有效性。建立并执行双预防工作机制,对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员与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持续探索与实践。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双预防工作机制在基坑工程安全管理中具体是如何应用的?
双预防工作机制在基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两部分来实现。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典型基坑工程事故案例,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其次,依据相关政策和标准,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这些措施实际应用到工程中。
您能否分享一下关于基坑工程事故的一些典型例子?
当然可以。我将分享两个典型的基坑工程事故案例。第一个是一个装卯支付的基坑事故,虽然经济损失较大,但由于没有人员伤亡,不构成较大以上事故。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因大雨导致的基坑坍塌事故,同样没有人员伤亡,但凸显了在特定条件下,即使较小规模的基坑也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些事故的发生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这些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技术措施不当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忽视。例如,在一个顶管坑施工过程中,原本计划在一定深度打混凝土以确保安全继续挖土,但实际操作中超出计划深度挖掘导致土体失稳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对于这些事故,您认为是可以预防的吗?依据是什么?
是的,我认为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海因里希法则等,该法则指出在大量隐患或违章存在的情况下,很可能发生轻伤或故障,进而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实际依据则是通过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以及及时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北京地区近十年来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甚至十年内未发生过此类事故。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采取了支付措施后,如何通过声音判断可能出现的事故?支付措施对于避免较大以上基坑工程事故的重要性是什么?
在基坑工程施工时,如果采取了有效的支付措施,但在事故发生前会有一个过程并伴有响动。例如,基坑内的毛杆断裂时会产生很大的响声,甚至冒火;土钉墙发生事故前也会有开裂、土钉断裂等现象,同样伴有较大响声。这些响声和异常状况是预警信号,表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支付措施在基坑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有效预防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通常指造成三人以上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的事件。通过加强管理并落实支付措施,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
预防基坑工程事故的主要政策依据有哪些?
预防基坑工程事故的主要政策依据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已经入法,并且不执行将被视为违法,具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其次,是微大工程管理制度,该制度自2004年实施至今已有18年的经验。
双预防工作机制与微大工程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但它们在推动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双预防工作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中提出的,旨在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而微大工程管理制度则是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项具体制度,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安全生产。
新安全生产法中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在双预防机制方面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第21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七项职责,其中包括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生产经营单位需按照要求采取管控措施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同时,监管部门也承担着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的任务,并对未按规定建立和执行双预防工作机制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罚款甚至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措施。
刑法中对隐患相关行为的法律处置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一修正案,对于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被依法责令停产、停工等措施后,拒不执行的行为,可能会被判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风险在安全法中的定义是什么?
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例如,基坑工程本身不是风险,而是基坑坍塌这一不利事件的风险,其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相结合构成了风险。
隐患在安全法中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区分风险和隐患的具体例子是什么?
隐患指的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这些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以基坑为例,基坑变形2公分以内被认为是可控的风险,而超过这个范围则变为隐患,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样,基坑外边有水且存在漏水可能,这是风险;但若漏水导致了基坑坍塌,则成为事故。基坑漏水虽未直接造成事故,但它大大增加了坍塌的可能性,是隐患的表现。
如何理解风险与隐患之间的关系?
风险和隐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常被人们混淆。风险是潜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而隐患则是指已经存在的、可能导致风险变为现实的问题,如基坑变形过大。当隐患未被治理时,它会增加风险的可能性,并最终可能演变为实际事故。
目前我国对风险分级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对风险分级的方法不统一,有的按照北京市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级;另一种方法是在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指南中采用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四级划分。实践中,人们习惯上按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来分级。
隐患分级是如何规定的?
隐患目前统一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级。其中,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而重大隐患则具有危害整改难度大、需要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特点。
重大隐患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重大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需要其他部门或单位协助才能解决。今年出台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风险分级管控首先需要对工程进行风险识别,识别出的风险可以进行分级并采取应对措施。其中,已识别并实施分级管控的风险经过管控措施后,仍有可能穿透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通过预防和管控双重机制,将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内,实现对事故的双重预防。
微大工程管理制度主要由哪些组成?微大工程管理制度中涉及的主体和客体有哪些?
微大工程管理制度主要由37号令及其补充文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等构成,同时包括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和操作规定。主体包括五方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专家和主管部门。客体主要包括微大工程的辨识清单、专项方案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双预防工作机制与伟大工程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双预防工作机制下的风险识别和分级体现在伟大工程管理制度中的微大工程清单,而分级管控则体现在一般伟大工程需编制专项方案并经过审批,超过一定规模的大工程需进行专家认证。此外,制度中的风险跟踪机制对应双预防工作中的风险跟踪,确保措施执行到位并有效管控风险,发现问题后按要求进行隐患治理。最后,工作机制是连接主体间及主体与客体间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
微大工程管理制度是否处于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初级阶段,为什么这么认为?
微大工程管理制度在分级上相对较少,仅分两级,而现代风险分析管控通常要求四级分级,这导致其精准性较差。此外,该制度中对风险分析的指标较为单一,例如仅以深度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微大工程的一个评判指标。同时,其管控措施仍有待完善,因此我认为微大工程管理制度是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初级阶段。
基坑工程的风险分级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动态调整?
基坑工程的风险分级可依据五个指标(深度、周边环境、地层条件、支付方式和管控措施)来确定后果严重性,并结合企业的信用能力和项目经理的能力确定可能性,将其分为四级。在标准中还设定了风险等级动态调节的标准,即根据基坑工程从开始挖到回填完毕的各个阶段的风险变化进行等级调整。
基坑工程管理中,如何理解和识别风险源及风险因素?
基坑工程是一个涉及一系列措施和做法集成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将基坑本身视为基坑工程。基坑工程中的风险源主要是可能引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的情况,主要包括基坑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机械损伤、物体打击、车辆损害和触电七类风险,其中以基坑坍塌为主要防控对象。
如何实施基坑工程的分级管控措施?
可以按照从低到高的原则制定不同级别的管控措施,并结合微大工程和双预防工作机制的要求列出若干项具体措施。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自选动作,通过编号和规定动作实现分级管控,便于实施和检查。
如何通过穷举法识别基坑工程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标准采用了穷举法列举了基坑工程的基本风险因素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照此表能识别出所有风险因素。若存在遗漏,可补充。在隐患排查治理环节,针对前面识别的风险因素检查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并在指标范围内,发现隐患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这次事故中,坑壁失稳和混凝土墙的作用是什么?
坑壁失稳是因为土层太深且没有有效的支撑,导致整体结构不稳定。而混凝土墙并不是用来挡土的,它本身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来抵挡水平力,当土体滑落时,墙体会被压垮,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这次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事故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未识别风险源、缺乏应对措施、施工方案缺失、现场管理混乱以及对明显安全隐患的忽视。例如,没有进行专项设计和专家论证,垂直开挖导致土体失稳,渗水加剧了边坡的不稳定,最终造成整体失稳坍塌。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裂缝和位移?
在案例中,基坑开挖达到了规范要求的最小安全距离,但实际裂缝宽度远超标准,且伴随有较大程度的水平位移。这表明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执行,尤其是对于自然放坡部分,没有保持足够的安全坡度,导致了边坡失稳和结构破坏。
双预防工作机制如何帮助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通过双预防工作机制,首先要对风险源进行准确识别并评估其风险等级。对于像本案例中的基坑开挖作业,即使是个小基槽,也可能具有较高的风险级别。一旦确定为重大风险,就可以采取严格的一级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如加强支护,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要落实微大工程管理制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