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矿山事故
时长:20:16 视频格式:mp4 更新日期:2025-03-02
2024年3月11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在安徽省某煤矿发生,导致9人死亡,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47.73万元。国家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应急管理部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随即派遣工作组,指导救援与事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主要由瓦斯治理不足、火源防范不当、隐患排查缺失、施工组织管理不善及事故信息报告延误等原因造成。事故暴露出煤矿在安全管理、重大灾害治理及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相关部门已对事故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严厉追责,并强调需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视频脑图
内容要点
2024年3月11日,在安徽省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桥煤矿发生了什么事故?谢桥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故区域的具体状况是什么?
2024年3月11日12时07分,谢桥煤矿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九人死亡,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647.73万元。谢桥煤矿隶属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事故发生前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该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田面积较大且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事故发生在二水平东翼C组13-1煤层采区,特别是FS218断层贯穿整个采区三个区段,且该断层处于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内,无保护层开采,具有较短的自然发火期。
事故发生后,国家和地方层面是如何进行应急响应和事故调查的?事故发生前,煤矿采取了哪些防火措施?事故发生经过如何?
事故发生后,副总理张国清作出重要批示,并由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安徽省委、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也紧急赶往现场,参与事故处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牵头成立了由六名专家参与的事故调查组,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查后认定,该事故是一起由于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瓦斯治理不到位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前,谢桥煤矿针对可能的瓦斯隐患采取了诸如灌浆注氮、液态二氧化碳防火等措施,并根据检测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防火方案。然而,在3月11日12时07分,21313采煤工作面封闭区域内仍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导致九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间接原因及暴露的问题有哪些?
事故间接原因及暴露的问题主要包括:1)过断层瓦斯治理不到位,未按要求对FS218断层采取超前治理措施;2)火源防范及处置不当,对采煤机截割岩石可能引燃瓦斯的风险研判不足;3)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面对瓦斯爆燃和燃烧情况仍采取加快工作面推进度的方式处理;4)封闭施工组织管理不严格,封闭作业时未按规定撤出其他区域人员,且封闭完成后部分人员未能及时撤至安全区域。
在3月8日的工作面发生的瓦斯爆燃事故中,有哪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安全管理不到位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未能及时、准确报告事故发生情况,如仅简单汇报有人晕倒,而实际有七名涉险人员经抢救无效遇难;对瓦斯爆燃、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的原因填写不实;抽采管路一氧化碳传感器自安装以来未按规定进行调校;以及在工作面上隅角发生瓦斯爆燃后,未按要求上报相关情况。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及煤业分公司在事故中的安全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该集团及煤业分公司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力,未能及时了解掌握工作面的瓦斯爆燃和瓦斯燃烧等异常情况;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对封闭工作面可能引发的瓦斯爆炸风险评估不足;对于火区封闭施工组织和人员撤离的督导工作没有做到位;同时,在灾害治理指导督促方面也存在问题,重大灾害治理与防治措施仍有差距。
对于驻矿安全监管员的管理情况如何?对责任单位和人员的处理结果是怎样的?
驻矿安全监管员的管理存在问题,表现为履职不认真、不到位,日常管理交由聘请的安全管理专家负责,未能及时掌握谢桥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特别是在3月8日至11日期间检查期间未能了解21313采煤工作面的火灾隐患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有关的责任人员进行了追责问责,共37人被追责,其中对谢桥煤矿的1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行政罚款、暂停或撤销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并对矿长等九人给予撤职处分,且矿长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此外,对煤业分公司、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阜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18人也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同时,谢桥煤矿被停产整顿,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撤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相关单位如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阜阳市人民政府向安徽省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从这起事故中学到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教训包括跨境移动厂房技术管理权威性和原则性的弱化,需切实提高对于跨境重大灾害治理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对瓦斯等各种灾害治理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认识要到位,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此外,要提升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生产和作业。
事故防范及警示意义有哪些方面?
防范和警示意义主要有五个要点:一是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二是坚持依法依规管理,严格事故报告和停产撤人规定;三是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四是强化重大灾害治理,全面深入排查致灾因素并科学制定治理计划;五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发挥驻矿安全监管作用,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生产。